论电影艺术与真实性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xi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是一门通过活动的影像表达故事、情感和思考的艺术。自从电影诞生以来,针对电影的理论研究一直随之发展,呈现出丰富多样、连续继承的景象,电影学也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管各家学者从何种角度、采用用什么方法论来解释电影,有一个问题是大多数学者不能回避的,那就是电影同现实的关系。本文试图从现实物象与电影影像的对应关系入手、以观众在接受上的“真实感”为线索,梳理电影各个组成要素以及一些相关电影学理论,以求能进一步阐明电影是以“真实”为生命、以“真实”为基本评价准则的一门艺术。本文采用的“真实”概念是指:符合接受者的感知方式和生活经验。从影像语言看,电影是摄影机现场实录,获得的影像以及影像运动的方式合乎人对物象和运动的感知;从电影的声音、剧本和表演看,无不是以展现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人的世俗感情、让观众感受到“真实”为目的。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是最具“真实感”的一门艺术。它的立足之本、艺术目标以及评价标准都牢牢地建立在“真实感”之上。
其他文献
浙江筝派是中国古筝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流派,本文旨在对其艺术特点、历史贡献与深远影响作一系统论述。 一、对浙江筝派形成的历史渊源及文化背景进行探赜
戏歌是用戏曲的音乐素材和歌曲的创作方法写成的独唱曲。她的演唱风格是将歌曲的自然亲切与戏曲的行腔韵味集于一身,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利用歌
期刊
本文对音乐记忆研究领域自19世纪术至今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初步的回顾、梳理和展望。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发展,促成了其与音乐记忆研究领域的交融,而这种交融将进一步推动该学科
本文研究的是《追报表》与《大别山人》两部楚剧的音乐创作。文章通过运用分析学和比较学的方法从戏曲音乐创作这个角度,对我国戏曲音乐发展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概
德国诗人席勒在他1795年发表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明确地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自此,美育学科在西方得以确立和发展。中国虽然没
包世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分配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曾以《草原新春》、《北京归来》等一系列作品引起中国画坛的关注,使他成为内蒙古工笔人物画的领军
心理状态问题是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创作行为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其中存在着超越知觉特性、非理性的现象,受到无意识心理的掌控,也对艺术创作产生不可思议的作用。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