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大漠、魂落草原——包世学先生绘画创作解读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包世学,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分配到锡林郭勒大草原,曾以《草原新春》、《北京归来》等一系列作品引起中国画坛的关注,使他成为内蒙古工笔人物画的领军人物。在近半个世纪的绘画历程中,他以独特的人物线描技法为突破,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并影响了内蒙古工笔画界的几代人。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包世学的绘画艺术加以论述: 一、包世学从艺经历; 二、包世学绘画技法特点和代表作品分析三、包世学绘画风格和审美取向解析四、包世学的绘画艺术对内蒙古工笔画坛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浙江筝派是中国古筝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流派,本文旨在对其艺术特点、历史贡献与深远影响作一系统论述。 一、对浙江筝派形成的历史渊源及文化背景进行探赜
戏歌是用戏曲的音乐素材和歌曲的创作方法写成的独唱曲。她的演唱风格是将歌曲的自然亲切与戏曲的行腔韵味集于一身,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利用歌
期刊
本文对音乐记忆研究领域自19世纪术至今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初步的回顾、梳理和展望。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的发展,促成了其与音乐记忆研究领域的交融,而这种交融将进一步推动该学科
本文研究的是《追报表》与《大别山人》两部楚剧的音乐创作。文章通过运用分析学和比较学的方法从戏曲音乐创作这个角度,对我国戏曲音乐发展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进行了分析与概
德国诗人席勒在他1795年发表的《审美教育书简》中明确地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自此,美育学科在西方得以确立和发展。中国虽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