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的修饰及吸附性能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h83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CNTs)作为一种理想的一维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丰富的空隙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很高的表面能,在传感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表明碳纳米管吸附生物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快电子传递速率,因而是一种潜在的生物传感器材料。论文主要开展了碳纳米管酸处理对其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碳纳米管吸附甘氨酸和胆固醇对其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本论文采用催化热解二甲苯的方法制备出多壁碳纳米管。对混酸(浓硫酸和浓硝酸体积比为3:1)处理的碳纳米管进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和表征,结果发现经过混酸处理后的碳纳米管的端头被打开,长度被切断,并接上了羧基等官能团,成为羧基修饰的碳纳米管。以磁控贱射的方法在玻璃基底上制作叉指银电极,使用丝网印刷的方法在玻璃基底上将碳纳米管制备成膜。通过伏安特性曲线和四探针实验法,分别对混酸处理前后碳纳米管膜电阻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混酸处理后膜电阻变大。在空气氛围下,对混酸处理前后碳纳米管膜电阻随存放时间变化关系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膜电阻在开始阶段迅速升高,随着时间的增加,上升趋势变缓,呈现出先升后降的现象,最后趋于稳定。 通过测试室温下吸附甘氨酸前后碳纳米管膜伏安特性曲线和体积电阻率,发现吸附过甘氨酸后,碳纳米管的导电能力增加,且增加的幅度与甘氨酸的浓度有关。对碳纳米管吸附甘氨酸后电性能的变化机理和甘氨酸的生物性能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对吸附甘氨酸前后碳纳米管膜进行拉曼光谱表征,显示在吸附甘氨酸之前碳纳米管的I<,D>/I<,G>=0.6804,而在吸附甘氨酸之后碳纳米管的I<,D>/I<,G>=0.8958,后者为前者的1.33倍。D带和G带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频移,反映吸附甘氨酸之后碳纳米管缺陷增多。试验结果预示碳纳米管是一种良好的室温下检测甘氨酸的敏感材料。 以同样的方法测试了在室温下吸附胆固醇前后碳纳米管膜伏安特性曲线和电阻率,发现吸附了胆固醇后碳纳米管的导电能力减弱,且减弱的幅度与胆固醇的浓度有关。对吸附胆固醇前后碳纳米管膜进行拉曼光谱表征:由于碳纳米管的结构缺陷及由于结构缺陷在管壁上吸附的胆固醇产生的缺陷使得拉曼信息发生变化。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大型工业发展的脚步很迅速,但是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问题。其中,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同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产生了巨大的阻碍。因此,解决环境污染成为现在人类刻不容缓的任务。但是传统的降解环境污染物的方法不仅效率低,降解不彻底,还可能产生二次污染。近些年科学家发现半导体光催化降解污染物是一种高效率的处理环境污染的方法,并且在对环境的治理中取到了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图像处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尤其是针对实时图像的处理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近年来,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了
本文利用现有的几种冰晶粒子的散射特性数据库,假定卷云粒子谱分布符合г分布,得到了在短波0.2~5μm波段卷云的平均单次散射特性。根据HITRAN分子吸收数据库和大气成分含量,利用逐
针对传统高校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中存在的布线复杂、扩展性差、建设和维护成本高、可移动性差等缺点,提出基于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设计方案。本文首先对
1990年以后,多孔硅的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的发现,为实现全硅基光电器件带来了曙光。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多孔硅的制备和性能研究都有了很大进展,但仍然有许多重要问题没有解决。
手征微扰理论利用轻夸克质量取成零的手征极限所产生的手征对称性,来研究低能强子物理。手征微扰理论首先需要构造手征有效拉氏量。低阶的赝标介子和重子的有效拉氏量早已经构
本文首先概述了一些主要的非相对论的原子核结构模型,和最近发展起来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Relativistic mean field theory,RMF理论),本文除对球形描述外,还对受到对关联影响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