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该类酶可以水解青霉素类、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主要产生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主要由质粒介导,因此容易造成传播与扩散。现产ESBLs耐药菌已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国内检出率较高。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抗生素使用的差异,产ESBLs细菌的基因型也不同。相关研究显示SHV型ESBLs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为了解深圳地区产SHV型ESBLs的流行状况及耐药特性,本课题对深圳市人民医院215株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SHV基因进行分型研究,并对产SHV型酶菌株的耐药性进行分析。
【方法】
(1)收集深圳市人民医院2000年~2003年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菌株53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382株,肺炎克雷伯菌153株;
(2)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ESBLs表型确证试验(纸片扩散法)筛选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215株;
(3)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11种抗生素对215株产ESBLs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的抗生素包括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氨曲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
(4)应用碱裂解法提取产ESBLs菌的质粒DNA:
(5)以菌株的质粒DNA为模板,应用PCR法分别扩增215株产ESBLs菌株的SHV基因:
(6)应用377测序仪对所有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双向DNA测序;并进行序列拼接、检索及基因分型。
(7)对新基因亚型SHV-59的特性进行初步研究。
【结果】
(1)ESBLs的检出率:535株临床分离株共检出产ESBLs菌215株,总阳性率为40.2%。其中大肠埃希菌151株,阳性率39.5%;肺炎克雷伯菌64株,阳性率41.8%。(2)产ESBLs菌株的科室分布: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于肝胆外科,其次为ICU、妇产科和肾内科;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新生儿科,其次为脑外科,其它科室相对较少。
(3)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
①所有产ESBLs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其它抗生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
②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3%、8.6%、9.3%);其它药物耐率较高,耐药率从低至高分别为:氨曲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
③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毗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1%和14.1%);其它药物耐药率从低至高分别为:头孢噻肟<环丙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氨曲南<氨苄西林/舒巴坦④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远高于大肠埃希菌,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却比大肠埃希菌低。
(4)SHV基因的检测:215株产酶株中共54株携带SHV基因,总检出率为25.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52株,检出率为81.2%;大肠埃希菌2株,检出率为1.3%。肺炎克雷伯菌SHV基因检出率高于大肠埃希菌,两者差异显著。
(5)SHV基因的分型:54株扩增阳性的菌株中,34株为SHV-12型,7株为SHY-11型,6株为SHV-2a,3株为SHV-16型,1株为SHV-2型,1株SHV-59型;其它两株的基因序列经比对后归于其它组别,分别被命名为LEN-5和0KP-B-13。其中SHV-59、LEN-5,和OKP-B-13为本研究首次发现的新基因型。
【结论】
(1)深圳市人民医院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的检出率较高。
(2)深圳市人民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SHV基因以SHv-12型为主要类型。产该类酶的细菌已在医院内广泛流行。SHV-59是一种新基因型,GenBank登记号为(AY 790341)。
(3)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其它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