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视频编码的比特分配及码率控制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f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传统的2D视频相比,3D视频通过对立体视觉场景的再现,使观察者体验到更加自然逼真的场景信息。作为3D视频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3D视频的压缩对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比特分配和码率控制技术是3D视频编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视频编码标准和实际应用,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有效的码率控制算法,但是这些算法主要针对单个彩色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与单个彩色视频编码相比,3D视频的编码更为复杂,从而导致现有的码率控制算法不适用于3D视频编码,无法实现视点间、彩色与深度视频间的比特分配。因此面向3D视频编码的比特分配和码率控制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3D视频编码中的比特分配和码率控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对虚拟视点失真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指数D-R模型的彩色与深度视频联合编码的比特分配和码率控制方案。通过最小化虚拟视点的失真,该方案将最佳比特分配的问题转化为一个约束条件下求极值的数学问题并通过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所提出的比特分配及码率控制方案允许彩色视频和深度视频单独采用码率控制进行编码,既简化计算,又提高了最优解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较准确地控制比特分配,满足3D视频系统的应用要求。  2)考虑到深度视频在3D视频中的重要的地位,从提升虚拟视点质量的角度着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的深度视频编码的比特分配和码率控制算法。首先,提出一种基于虚拟视点失真分析的深度视频区域划分方法,将深度视频划分为纹理区和平滑区;然后,给出了基于区域的指数D-R模型和指数QP-R模型,用以模拟区域RD性能;最后,基于线性虚拟视点失真模型,实现基于区域的最佳比特分配和码率控制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提高深度视频编码目标码率的准确性和绘制的虚拟视点的质量。
其他文献
当前,视频监控系统已逐步从模拟向数字网络方向发展。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以其抗干扰性强、稳定性好、系统架设简单、扩展方便等诸多优势,代替传统的模拟监控系统已成为历史
350M集群通信系统因为其简单可靠,呼叫接续迅速,覆盖范围较大,通话效果良好,单呼、组呼、PABX呼叫、调度呼叫等业务功能全,在公安机关的日常指挥调度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低密度奇偶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LDPC)码具有逼近Shannon极限的性能且能够支持并行译码,在数字广播、深空通信以及磁存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LDPC码译码器的
MIMO-OFDM技术将OFDM与空时编码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并能有效的抵抗多径衰落、抑制干扰和噪声,从而引起了通信界的广泛
超声无损检测以其独特的优点在各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研究采用现代数字信号处理方法的超声信号降噪算法以及超声探伤缺陷的人工神经网络识别方法。 在石
本论文的内容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H.264/AVC高保真视频编码研究,即H.264保真度范围扩展(Fidelity Range Extension)研究;第二部分为H.264/AVC在甚低码率下的应用,即基于H.26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不明原因反复流产?URSA?的疗效。方法对175例不明原因的反复流产,封闭抗体缺乏,自身抗体阴性的患者运用配偶或第三方淋巴细胞皮内注射法治疗,以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发生机制复杂,临床上无有效治疗措施.笔者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灼口综合征2例(阻滞药物为曲安奈德20 mg+2%利多卡因5 ml+维生素B12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淤血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器官低灌注.
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带宽的不断提高,万兆技术逐步成熟并走向规模应用。网络的整个带宽平面开始下移,万兆从骨干层下移到汇聚层,而千兆则从汇聚层下移到了接入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