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针假单胞菌GP72中吩嗪抗生素的合成基因簇克隆与产量提高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ugd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针假单胞菌GP72(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GP72)是从上海郊区甜椒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的一株具有生物防治功能的假单胞菌,主要产生吩嗪-1-羧酸(phenazine-1-carboxilic acid, PCA)和2-羟基吩嗪(2-hydroxyphenazine,2-OH-PHZ),具广谱抗菌活性,可以有效抑制一些植物病害的发生,但是野生型GP72的吩嗪抗生素产量相对较少。本课题首次确定了GP72产生吩嗪抗生素的分子机理以及相关调控机理,并通过对GP72的调控基因的改造,使其产生抗生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并且进一步明确了2-OH-PHZ的生成转化机制。首先,从与GP72亲缘性相对较高的菌株的基因结构入手,在基因的保守区设计引物,成功克隆出了GP72中的整个吩嗪相关基因合成簇,并且采用半随机PCR的方法测得基因簇中上下游未知序列以查证整个基因簇的完整性。GP72的吩嗪相关基因合成簇一共包含10个基因,分别是群体感应调控基因phzI和phzR,PCA合成基因phzABCDEFG,以及2-OH-PHZ合成基因phzO。实验获得12418bp的基因序列,为将来GP72的深入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次,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造了GP72中吩嗪抑制基因rpeA的突变菌株GP72AN,证明了rpeA基因的突变对于GP72中吩嗪类抗生素有一个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在突变实验中检测到了2-OH-PHZ合成的中间产物2-OH-PCA,明确了以PCA为前体,转化生成2-OH-PCA,并最终产生2-OH-PHZ的合成路径。同时,还构建了phzO基因突变株GP72ON,以及rpeA、phzO双突变株GP72ANON,实验表明GP72ON以及GP72ANON均不产生2-OH-PHZ以及2-OH-PCA,证明了phzO基因对于反应的关键性的催化作用,进一步明确了2-OH-PHZ的生成机制。最后利用基因突变菌株进行发酵实验,并通过发酵方法的一些改良,GP72中抗生素的产量获得了很大的提升。野生型GP72的PCA产量从30 ppm提升到了960 ppm,2-OH-PHZ的含量也从原来的5 ppm提升到了约170 ppm。
其他文献
被子植物合子的第一次分裂是非对称性的,形成体积较小,细胞质浓厚的顶细胞和体积较大,高度液胞化的基细胞,基细胞经过横向分裂形成胚柄。顶细胞分裂形成的胚胎最终将发育成胚的顶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难以预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为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临床统计
  Background: Fatigue is a very common,disabling symptom in cancer,and particularly severe in lung cancer.Modafinil is a nove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stimulan
会议
目的:R1G-Ⅰ (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I)是一个典型的胞内模式识别受体,能识别胞内病毒双链RNA,激活并参与多种炎症因子表达的调节。最近有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中,RIG-Ⅰ
伴随桉树人工林的迅速发展给社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不合理的经营措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引发了学术界的争论并且愈演愈烈,争论的焦点主要是:(1)桉树人工林
普通数码相机获取的数字影像具有成本低、分辨率高、数据采集简便、影像传输与处理快速等优点,解决了现场快速获取影像的问题,且降低了近景摄影测量作业对设备及技能的要求。近
建(构)筑物形体测量系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总结和分析其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立足于扩充和完善既有理论和技术,对形体测量系统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而全面的
由OGC制定的地理标记语言GML,为GIS空间数据的建模、集成与共享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与框架。基于GML规范的地理空间数据的共享和互操作是当前专家和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基于
本论文针对德兴铜矿区实际,采用了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方法,对矿区部分优势植物包括对盐肤木、狼尾蒿、臭蒿、香薷、芒萁等植物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了矿区酸性水污染区和尾矿库土壤
随着工业快速发展,人类向大气排放的氮(N)日益增多,导致大气N沉降加重,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C0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变暖问题也始终困扰着我们。森林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