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OT (Build-Operate-Transfer)作为一种吸引社会资本的项目融资模式,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BOT项目收益作为政府部门与项目公司谈判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其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项目的成败。在实践中,针对政府部门与项目公司的不同决策目标,需要综合考虑项目投资额、特许期、特许价格、运营及维护成本等诸多影响因素确定出BOT项目的合理收益。此外,在BOT项目的运营过程中,政府部门与项目公司为了分担风险、使项目收益水平处于双方均可接受的合理区间内,许多项目采取了单一调整特许期或者单一调整特许价格的方法。然而,单独调整两者之一都存在弊端和盲区,需要综合考虑两个变量的调整决策。因此,探讨在收益约束条件下的BOT项目特许期与特许价格调整决策问题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本研究在基础设施与公用事业项目分类的基础上,结合BO.T模式的融资和运作特点,将围绕纯经营性BOT项目和准经营性BOT项目展开后续研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和识别项目收益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与项目收益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影响因素与项目收益、影响因素之间的数学表达式,并采用模糊推理方法对模糊性语言变量进行模糊综合判断及量化,分别构建两类BOT项目的收益模型。其次,由于导致纯经营性BOT项目收益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需求量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在构建需求函数的基础上,利用需求曲线的平移变化以及需求函数的修正来反映需求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进一步地结合项目收益函数,构建了纯经营性BOT项目特许期与特许价格的调整模型,并分别求解出不同情况下的调整策略。由于准经营性BOT项目涉及到的社会公众范围较为广泛,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公众、政府部门和项目公司三个主要利益相关者的不同目标要求,因此,本研究采用多目标规划方法,构建出准经营性BOT项目特许期与特许价格调整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并运用前景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将模型中社会公众的主观感知利用前景值指标进行量化,进而求解出此类项目的调整策略。最后,应用纯经营性BOT项目案例和准经营性BOT项目案例,分别对两类项目特许期与特许价格的调整进行决策分析,提出本研究结论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研究内容,以期为政府部门和项目公司进行BOT项目特许期与特许价格调整决策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