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中丙二酰基人参皂苷改善2型糖尿病IR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onyun_117_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导致葡萄糖、蛋白质、脂质等代谢紊乱的综合征,血糖升高是其基本特征。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2型糖尿病患者占90%以上,已经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目前,尚无办法治愈糖尿病,因此寻找方便易行、安全可靠的预防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迫在眉睫。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近年来对糖尿病治疗的研究上取得不错的效果。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占人参皂苷总量的50%左右,是人参皂苷的主要构成部分。由于丙二酰基人参皂苷结构中的丙二酰基键不稳定,其标准品的制备较困难,因此国内外对其报道较少。丙二酰基人参皂苷有较强的降糖作用,但是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并无报道。为了扩大人参的药用范围,为了人参新药的开发奠定基础,本文对丙二酰基人参皂苷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含量测定、抗2型糖尿病的药效作用及其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
  本实验采用了大量的常规天然产物化学技术手段,主要有:有机溶剂提取、大孔树脂柱层析、薄层层析、ODS柱层析和阳离子交换树脂等,结合HPLC分离技术,并运用IR、HR-SI-MS、ESI-MS、13CNMR、1HNMR等多种鉴定技术,从人参中分离鉴定了5个单体皂苷(MRa1、MRb1、MRb2、MRc、MRd),首次发现一个新化合物MRa1,其结构经鉴定为:3-O[6-O-丙二酰-β-D-葡萄吡喃糖(1→2)-β-D-葡萄吡喃糖]-20-O-[β-D木糖(1→4)-α-L-阿拉伯吡喃糖(1→6)-β-D-葡萄吡喃糖]-20(S)-原人参二醇(3-O-[6-O-malonyl-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20-O-[β-D-xyl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20(S)-protopanaxadiol)。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采自吉林省抚松县的鲜参(Panax ginseng)的不同部位(主根、侧根、支根、茎、叶、花、果)中的10种人参皂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人参叶中所含的人参皂苷含量最高,其次为人参花、人参果、人参须根、人参支根、人参主根、人参茎。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须根>花>支根>叶>主根>果>茎,而4种丙二酰基人参皂苷(MRb1、MRb2、MRc、MRd)总含量在人参地下部分中高于其余6种中性皂苷的总含量,约占50%-60%,所以丙二酰基人参皂苷是人参皂苷的重要构成部分。
  本实验采用STZ联合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实验将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ON),模型组(DM),丙二酰基人参皂苷150mg/Kg和300mg/Kg给药组,其中正常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和给药组均给予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STZ100mg/Kg诱导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以高脂饮食喂养4周,开始进入给药期,灌胃给予高低剂量丙二酰基人参皂苷,给药期每周测量一次各组小鼠空腹血糖值,最后一周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可以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提高小鼠对葡萄糖的耐受作用,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改善IR,降低血脂,改善肝损伤及糖脂代谢紊乱。
  通过WesternBlot技术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及骨骼肌的胰岛素通路、脂质调节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可以通过激活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及骨骼肌IRS1-PI3K-Akt信号通路来调节机体的胰岛素信号传导,激活AMPK蛋白作用于ACC,从而达到调节脂质合成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新农保是中国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的重要基础,是使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实现“养老不犯愁”的一项重大举措。以云南省试点县巧家为例,在对新农保试点县云南巧家县的实地调查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就进一步推进云南省新农保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农保;巧家县;可持续;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作为第一课堂活动的有益补充,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建设适合独立学院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体系,从而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独立学院必须要面对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独立学院;英语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8-0256-03     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是指与英语课
期刊
目的
  阐明中药复方J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耐药菌株MRSA及中药复方DC对大肠杆菌标准菌株、产ESBLs大肠杆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为研发替代抗生素的抗耐药菌中药新药提供参考。
  方法
  ①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耐药菌株,大肠杆菌标准菌株及临床分离耐药菌株4株菌株的菌落及OD600值建立菌株的标准计数曲线。对4株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鉴定,确定标准菌株敏感及耐药菌株的耐药类型。
  ②建立中药复方体外抑菌活性的评价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药复方对受试菌株的最
背景:缺血性中风作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多年来也是居高不下,大多数在动物中风模型发现有效的神经保护剂在临床试验中都以失败告终。静脉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唯一批准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理想药物,但是,由于治疗窗狭窄(<4.5h)和具有再灌注损伤及后遗症恢复困难的缺点,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开发有效的神经保护剂,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改善中风后遗症等成为当下迫在眉睫需要解
目的研究补肾壮骨颗粒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期间对子宫、乳腺及其ERa、ERb、GPCR30的影响。方法60只6月龄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对模型组、雷洛昔芬组、戊酸雌二醇组、中药组去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对假手术组行假手术,恢复14天后开始进行实验干预。雷洛昔芬组、戊酸雌二醇组、中药组的干预药品实验用药剂量,均为临床用药剂量通过人与动物体表面积比值换算出的等效用药剂量,RG雷洛昔芬4.29mg/(kg·d),EVG戊酸雌二醇0.071mg/(kg·d),CMG补肾壮骨颗粒2.5g/(kg·
头皮屑(Dandruff)是一种常见且易复发的头皮健康问题,表现为头皮及头发里出现大量薄片状的皮屑。有研究表明,限制性马拉色菌为头皮部位马拉色菌中主要的优势菌种,并且马拉色菌群落在物种水平上的丰富多样性与头皮屑无直接关系。因此,有效控制头皮部位限制性马拉色菌的数量,维持头皮微生态的平衡,是预防和治疗头皮屑的有效途径。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头皮屑的药物酮康唑,因其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可有效快速的减少头部真菌,从而产生治疗效果;但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接触皮肤,可产生皮疹、瘙痒、色素沉着等不良反
目前人参加工品的品种主要以生晒参、红参以及黑参为主,同时人参中含有的稀有人参皂苷含量相对较低。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酶相比,β-葡萄糖苷酶在人参皂苷转化生成稀有人参皂苷Rg3、Rg5以及CK方面有更大的优势,但这些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单体人参皂苷的转化中。本研究选用β-葡萄糖苷酶在加工处理整支新鲜人参中,通过改变酶条件(温度、pH、浸润时间以及酶体积与人参质量的比例)与蒸制条件(蒸制温度、蒸制时间、烘干温度、烘干时间以及浸润蒸制次数)对人参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以稀有人参皂苷Rg3、Rg5和CK为指标,筛查
桃仁(Semen Persicae.)与苦杏仁(Semen Armeniacae Amarum.)均为蔷薇科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苦杏仁主治功能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现有标准中对桃仁与苦杏仁的质量控制指标单一,难以满足对其复杂成分的评价要求。桃仁与苦杏仁分布广泛,不同产地之间存在着质量差异,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质量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在现有指标苦杏仁苷的基础上,增加苯甲醛为指标,建立了桃仁与苦杏仁多成分定量分析方法,并优化了提取工艺,以该方法结合传统鉴别,对不同产地收
人参系我国传统名贵中药,又被批为新资源食品后,在食品加工方面拓宽较为显著。人参膨化多以单一人参为原料,复配研究未见报道。本论文选择药食同源的山药为辅料,开展了人参、山药复配膨化工艺参数研究,分析了膨化前后理化指标变化,扩展人参食品加工途径,提高人参资源的利用率。本文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对人参、山药进行复配挤压膨化处理。将生晒参粉与山药粉按1∶1比例混合,采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优化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人参、山药复配原料挤压膨化的最佳工艺参数。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膨化制品的理化性质、有效成分进行分析,为开发人参产品
研究背景:世界卫生组织(WTO)于2017年公布的《全球抗生素耐药细菌优先性列表》,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列入最危急级别。作为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其感染能力强,致病率高,耐药机制极其复杂,已成为临床亟待攻克的难题。痰热清注射液(Tanreqing,TRQ)作为中成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祛痰功效。课题组前期研究TRQ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机制,例如TRQ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生物膜的影响。本实验主要研究TRQ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机制。研究目的: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