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将IBD相关胰腺损伤患者与无胰腺损伤患者进行比较,并对至今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的IBD相关胰腺损伤资料进行系统分析,以了解IBD患者IBD相关胰腺损伤的检出率、临床特征,寻找潜在的临床预测因子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IBD患者,回顾性分析入选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比研究IBD相关胰腺损伤患者与无胰腺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BD相关胰腺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探讨胰腺腺泡抗体(PAB)是否可以提示胰腺损伤。检索IBD相关胰腺损伤的病例报道、临床研究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3月1日。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整理并提取资料,归纳其临床表现及特征、药物使用情况、胰腺损伤的分类情况、治疗及预后等。结果:共纳入114例CD患者,男性74例,女性40例,年龄范围为9~60岁,平均年龄为(28.3±11.5)岁,病程范围为15天~20年,中位病程2年。临床缓解期82例、活动期32例。9例(7.9%)患者符合胰腺损伤诊断标准,其中4例(4.9%)为IBD缓解期、5例(15.6%)活动期患者,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7,P=0.127)。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50岁)(r=0.302,P=0.001)、小肠杯状细胞抗体(GAB)-Ig G(r=0.277,P=0.008)与IBD相关胰腺损伤呈正相关,生物制剂(类克)与IBD相关胰腺损伤呈负相关(r=0.203,P=0.03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者年龄(≥50岁)是IBD相关胰腺损伤的危险因素(OR=26.000,95%CI:2.011~336.107)。PAB阳性IBD患者与PAB阴性患者的胰腺损伤检出率分别为3.4%、1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AB不足以提示胰腺损伤。在文献分析中,纳入国内外文献32篇,共报道了79例IBD相关胰腺损伤病例,其中,有性别资料记录者中男43例、女22例;平均年龄(32.4±15.0)岁;CD患者51例(71.8%)、UC患者20例(28.2%)。依胰腺损伤分类,急性胰腺炎占41.8%,其次为慢性胰腺炎(36.7%)、自身免疫性胰腺炎(6.3%)等;腹痛为主要症状(占72.2%);在影像学中,以胰腺肿大为主(20.3%),其次为胰管扩张(8.9%)、胰腺占位性病变(6.3%)。大部分(96.2%)胰腺损伤发生在IBD诊断之后、且病变较轻。结论:胰腺损伤在IBD患者中并非罕见,急性胰腺炎是其主要类型,患者年龄≥50岁是IBD相关胰腺损伤的危险因素。目前相关资料尚不足,需样本量更大的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