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路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116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对于物质文化的需要逐渐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制约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丰富性、层次性和历史性的特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基于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我国奋斗目标的转变,我国已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的奋斗目标意味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阶段,在新发展阶段这个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阶段,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仍然是制约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的主要因素,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新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特征。提升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在新时代的发展诉求,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阶段目标。围绕提升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相关问题,在剖析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概念及思想渊源的基础上,阐释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呈现的独特时代特征。厘清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的现实依据与时代定位是分析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困境的逻辑前提,该研究主题依据目前中国的发展实际,从根本保证、历史跨越两方面解析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依据,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两方面精准定位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的价值归宿。以分析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的制约因素为关键着力点,探究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升的路径,提出要以新发展理念为行动指南、以新发展格局为战略选择以及增进人民主体自觉性来提升新发展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中合理、科学的重要过程,是不可跳跃的。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进而实现每一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现阶段一切发展的目标起点和最终归宿,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目标。人的需要本性是个人追求发展的源动力,满足每一个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的必要内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人的需要”的时代诉求,是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在中国本土的继承与发展,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进一步探索,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而且蕴含深刻的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三农”问题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发生历史性变革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关乎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随着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我国的发展提出更高的新要求,怎样解决发展中不平衡的矛盾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现代化的发展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农村地区长期的不充分发展,导致农村地区处于发展的薄弱环节,缓慢的现代化进程,不利于国家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解决好“三农问题
学位
阿莉森·贾格尔(Alison Jaggar,1943-),是当代美国最富盛名的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哲学家之一。1983年贾格尔的代表作《女权主义政治与人的本质》问世。在这本书中,她对马克思异化理论进行扩展,认为未直接参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女性也在经历着异化,从而形成了女性异化理论。该理论细致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女性异化的处境和异化产生的根源,并探究了消解异化的途径。对贾格尔女性异化理论进行研究,可以更
学位
中学物理知识抽象而又繁杂,定理及定律理解不到位,公式不熟练,审题不仔细,计算不认真等等,都是“易错题”产生的根源。大部分学生往往都是采用“题海战术”,忽视易错题,虽然每天作业堆积如山,但错题总是一错再错,而多数教师对习题课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因此笔者认为,对中学物理易错题的题型结构与教学功能进行研究,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笔者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学者对于易错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基础性层面,还
学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将中国道路提升到人类文明的高度,展现了高度的文化自信及文化自觉,打破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主导的话语逻辑体系,为世界提供了发展现代文明的新样态。因此,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
学位
能否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不但关系到社会舆论的发展趋势、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关系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甚至生死存亡。我国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也可以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个持续竞争、巩固、调整、加强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伟大历程,在这种历史过程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内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地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深刻的时代意蕴。但我们必须承
学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在全党工作中尤为重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新变化对“三农”工作的系统布局与长远规划,对引领和深化新时期“三农”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振兴乡村最关键的就是调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半数,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实现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人力资源。乡村振兴与农村妇女发展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论文以马
学位
巡察是发现问题的“政治体检”,巡察整改是有效运用体检报告“祛病强身”的诊疗实践。巡察整改是“四个意识”的试金石,是检验“两个责任”的重要标尺,是检验巡视巡察质量的最终标准。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关键要在落细落实上发力,以巡察整改新成效助推公司千万吨大油气田建设。
期刊
论文总结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创新。作者通过总结与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现代化的认识、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思想和斯大林建设带有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过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进行理论溯源,并以此为“源头”梳理建国后各历史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历程的特点与内容。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互相补充、互相指导的辩证发展过程。它
学位
列宁在领导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以文化发展赋能经济、政治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总体深入部署,指出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文化振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源头活水。在当前形势下,深入研究列宁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对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列宁农村文化建设思想有
学位
十八大以来,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走上了新的征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伴随着各项成就的取得,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国内外挑战性因素也逐渐清晰。面对新局面,面对国内国际方面出现的新形势,来自国内国际各方面的意识形态风险,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不可掉以轻心。本文以“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为题,在广泛收集整理并分析研究前人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比较研究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