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绘画作为文化形态的一个具体文本载体,其有鲜明的传承性和时代性。中国人物画作为中国最早成熟的画科,北宋之前一直是绘画的主流。以造型为圭臬的人物画,形,历来是人物画家创作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作为文化形态的一个具体文本载体,其有鲜明的传承性和时代性。中国人物画作为中国最早成熟的画科,北宋之前一直是绘画的主流。以造型为圭臬的人物画,形,历来是人物画家创作和理论家品评的标准之一。传统画论常将“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作为品评人物画艺术价值的重要标准。自古至今,对中国人物画造型中“形”与“神”的关系阐述一脉相承,是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人物画造型的重要准则。任伯年作为晚清时期最重要的人物画家,其人物画的探索承启着古典人物画和现代人物画,深入研究其人物画造型,对探究中国人物画造型理念及其传承、发展和今天的人物画创作、品评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前期的准备阶段,用大量的精力来摘录和整理历代画论中涉及人物造型问题的描述性言论和主要观点,以对这些造型理念的体悟作为对任伯年人物画造型研究的观照。文稿以传统人物画造型的理念作为切入点,参照国内机构现有的任伯年人物画和较权威的任伯年人物画画册,对任伯年人物造型进行分析。首先对传统人物画造型的理念和发展进行阐释。其次,从任伯年人物画造型的艺术渊源、整体风貌两方面加以阐述。再次,通过任伯年人物画的造型理念,从“心理和谐”向“形式和谐”的转变;异质绘画语言的借用;绘画的“私人指向性”到“公众指向性”;由程式寄画意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对其造型的影响。以对应当时的社会风尚、造型理念、技法运用方面的特征,比较出任伯年人物画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所独有的个性特质与精神面貌,及在艺术创作中表现出的独特之处。全文以文献整理、作品分析、风格研究为基础,综合运用社会学、史学、比较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本人的绘画实践、感想和认知,来铺展对任伯年人物造型问题的理性思考,试图对任伯年人物造型特点做一些阐释。
其他文献
研究了变频调速三相异步电机的异常振动问题。针对某电机运行过程中振动异常并有明显噪声的情况,首先利用总体经验模态分解(EEMD)算法将含噪电机振动信号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
1936年10月的《作家》上发表了鲁迅临终前匆匆写就的一篇类似语录体的杂感《半夏小集》,其中第二节是这样写的:用笔和舌,将沦为异族的奴隶之苦告诉大家,自然是不错的,但要十
2011年9月,为配合随州城市建设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随州义地岗墓地进行了一次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墓葬4座,其中M6发现有铜器、陶器、玉器等共计94件(套),在铜鼎、铜簠
当今社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法律地位已经得到许多国家立法的承认和保护,各国纷纷在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之下提高法律对非婚生子女各项权益的保护力度。相比之下,随着我国
<正>随州叶家山墓地是一处年代相对集中在西周前期的曾国墓地。墓地共发掘墓葬140座,均保存完整并出土大量重要文物[1],因此该墓地自发现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2011年第一
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的卫生事业开始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同时,对卫生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本研究通过对现阶段卫生管理者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发掘当下
<正>近年来,手机报在我国发展十分迅速,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然而,目前手机报以发行收入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网络运营商由于独占渠道优势,因而在手机报运营中获得了大部分
<正>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对广西的定位,是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
叶家山墓地的族属问题有较多的争议,本文从腰坑、墓向和头向、族徽与日名等三个方面就某些学者提出的"殷遗民说"提出商榷,并从文化因素等方面主张曾为姬姓周人。
<正>所谓"通经致用",顾名思义,是指通晓经术以求致用。这个"经",是指以"六经"经传为主要代表的儒家经典;而这个"用",其具体内涵即为儒家所说的立德与立功,或者说内圣与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