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规定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个体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普高新课标》)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31).这说明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启示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焦虑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规定教育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个体差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普高新课标》)要求教育要“关注学生情感,提高文化素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31).这说明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启示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焦虑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感因素应当引起一线教师的重视。从焦虑的国内外研究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针对中学生群体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深入。基于此,本研究以长春某中学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笔者基于Horwitz,Horwitz&Cope(1986)的外语课堂焦虑感量表(FLCAS)设计了《中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并结合访谈探究了如下三个研究问题:(1)初中生英语学习焦虑感的现状如何?(2)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感的现状如何?(3)初中生和高中生英语学习焦虑感有何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初中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感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根据各维度均值由高到低排序,四类焦虑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交际焦虑(均值4.12,标准差1.27)、负评价焦虑(均值3.79,标准差0.59)、其他焦虑(均值3.68,标准差0.87)、考试焦虑(均值3.56,标准差0.36);(2)高中生英语课堂焦虑水平处于高水平,根据各维度均值由高到低排序,四类焦虑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考试焦虑(均值4.68,标准差1.19)、负评价焦虑(均值4.52,标准差0.18)、交际焦虑(均值4.39,标准差1.45)、其他焦虑(均值3.92,标准差0.76);(3)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初中生和高中生在焦虑总体和四个类型焦虑感上均存在显著差异,高中生焦虑感普遍高于初中生。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启示:(1)中学生的焦虑水平总体呈现中度偏高,因此要采用多种方法,降低学生英语学习焦虑。首先,教师要采用幽默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最后,教师要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除此以外,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感的具体某个维度采取合理的应对策略。针对考试焦虑,教师要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各种学习策略;针对交际焦虑,教师要多开展合作学习;针对负评价焦虑,教师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针对其他焦虑,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沟通;(2)初中生和高中生在英语学习焦虑感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由于高中生的英语学习焦虑感普遍高于初中生,因此高中英语教师要采取相应策略降低焦虑感,但初中英语教师也不能因此忽视对初中生英语焦虑感的控制。
其他文献
作者基于2018年11月份长春市一零八学校两周的见习引起对教师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的问题思考,同时又基于新课改以及核心素养对教师情感的要求,立足于中国英语课堂的沉默现状,以比利时语言学家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为框架,从顺应论的变异、商讨、顺应这三个基本特性出发来揭示英语教师移情策略的动态顺应性,通过对移情以及顺应论的阐述,提出语用移情的相应策略。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Mcleod(1987)提出写作的过程不仅是学生们认知的过程,还会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受到来自情感或心理层面因素的影响,自然也就包括写作自我效能感。该理论是班杜拉(1986,1997)由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引出了写作自我效能感,它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足够的信心去完成某种规定的写作任务。与此同时,国外的诸多研究提出一个关键点,在写作的各阶段,写作者头脑中的观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其中包括“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众所周知,英语作业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英语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得到认知能力的锻炼。但是我国国内很少有研究从英语作业认知层次的角度研究其对于培养学生认知水平的有效性。本研究以新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为理论基
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家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国度充满好奇,记录这古老文明的语言文字也成为了他们了解这个国度的钥匙,所以近些年来学习汉语一度成为一种世界潮流,面对这样的热潮,国家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来满足世界人民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需求。“请进来”即中国欢迎海外各国的学生来华留学学习汉语知识切身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
本研究以海南44处古建筑附生维管植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包括:①研究海南古建筑附生植物物种多样性,揭示附生植物的物种属性、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可能存在的生态学价值;②通过典型相关性分析(CCA),了解环境因子对海南古建筑附生植物分布的影响;③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古建筑附生植物进行园林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合应用于城市墙体绿化的植物材料。研究结果如下:(1)海南44处古建筑共分布有附生维管植
汉语教学在全世界发展迅速,我国作为汉语母语国,为了弥补全球汉语教师的缺口,适应世界汉语教学的师资需求,2004年国家汉办通过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向全球输出汉语教师,更好地帮助有需求的国家开展汉语教学。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汉语教育事业,我国专门成立中外合作的教育机构——孔子学院,随着孔子学院的快速建设,越来越多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投身汉语国际教育事业,身负重任走出国门。但是这些汉语教师大多数都是学生,身上又
20世纪伴随着汉语教材的诞生,20世纪中后期对汉语教材的评估也开始萌芽,不少学者提出要对汉语教材进行评估分析,从而促进汉语教材与汉语教学同步发展。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友好关系为当地的汉语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据笔者了解,信德省从2018年开始使用《HSK标准教程》系列教材。该教材自2014年问世之日,至今只有短短6年时间,虽然在国家汉办的大力推广下,不少国家和地区都采用此教材作为主体教材,但《HS
面临日益紧迫的能源危机以及环境问题,寻找新的能源对电子设备供能的需求日渐紧迫。环境中的能量有多个层次,各式各样。除了宏观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与核聚变能等,生活中还广泛分许许多微小的、移动式的能量,如躯干的运动、动植物的呼吸、咖啡的热气、微风能、操作电脑时手和鼠标的摩擦等。纳米发电机的报道进一步推动了纳米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以往难以被采集利用的能量有了应用的可能。随着电子设备
随着中国的发展,汉语热在全世界兴起在2018年,俄罗斯开始讲汉语纳入高考范围。随着俄罗斯和中国的国家合作关系不断加深,俄罗斯的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的热情日益高涨,人数呈直线上升状态。随着近年来,俄罗斯的汉语教学不断发展,俄罗斯学生对汉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中俄文字差异过大,如何学好汉字成为俄罗斯学生在汉语学习上的最大难题。笔者通过在俄罗斯赤塔第四中学进行的教学实践活动,深入俄罗斯本土汉语教学课堂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温,国际汉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国际汉语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中对国际汉语教学也不断努力地进行探索。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诗、语言、音乐是同时诞生的,语言与音乐具有共生关系。语言与音乐同根共源,尤其我们的汉语更体现出其音韵之美。汉语是一种具有声调的语言,同时也是乐音占优势的语言。正因如此,汉语读起来让人感觉琅琅上口,所以在教学中不断有教师将其与音乐相结合,探索音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