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TAPP能在腹腔镜下的直视下观察腹腔内脏器的情况,在嵌顿疝是对肠管活性的判断更具有优势。随着TAPP在临床上应用的逐步成熟,能够在行一期补片修补术的同时直接观察肠管的活性情况,使得对濒临坏死的肠管活性恢复的观察更为直观,对嵌顿疝修补时濒临坏死肠管是否能够保留迎来新的机遇。肝素作为一种常见的抗凝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上的,特别是预防或治疗静脉血栓性疾病;同时肝素具有抗炎作用;抗氧自由基的作用。基于肝素具有以上作用,而且嵌顿肠管的坏死主要原因是肠管血运障碍,局部肠管微循环形成微小血栓而导致。因此设想,在观察嵌顿后活力难以判断的肠管时,如果应用肝素替代教科书上普鲁卡因,有可能会得到更加满意的肠管活性的恢复。从而使活力可疑的肠管可得以保留,令嵌顿疝患者一期行补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提供了条件,并减少日后补片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的隐患。为验证这一设想,本实验拟利用大鼠嵌顿疝模型探讨肝素对加速恢复嵌顿肠管活性作用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可以转化为临床所使用。 方法: 1.确定肠管嵌顿时间与肠管活性的关系: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200±209),制作腹壁嵌顿疝动物模型。1.1根据肠管嵌顿时间的增加,依次将模型分为3组,每组3只大鼠,嵌顿时间自2h起,分别于2h、4h、6h作为时间节点处死大鼠,依据不同时间节点的坏死肠管形态及组织学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观察,比较各组之间肠管坏死程度的差异。1.2根据上述时间点选取肠管肌层坏死前的时间段,并每0.5小时为一个时间点分3组,每组3只大鼠。观察术后大鼠存活的情况,伤口局部感染、炎症情况,腹部体征(肠梗阻、腹膜炎)及全身表现(休克、死亡)情况;观察肠管坏死状况:肠壁颜色及形态;肠壁张力和蠕动能力,对外界刺激的收缩反应;相应的肠系膜终末小动脉搏动情况。处死大鼠将部分肠管石蜡切片并进行HE染色并进行Microscopic injury scores of strangulated intesti-nal segment评分,部分肠管锇酸固定后包埋行电镜检查,结合光镜结果、电镜结果、肠管形态、染色、蠕动情况等决定最佳嵌顿时间。 2.确定肝素使用浓度: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体重200±209)分四组,制作腹壁嵌顿疝动物模型。根据肝素用于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的用量设置肝素浓度梯度,在最佳嵌顿时间解除肠管梗阻,用不同浓度的肝素:12.5u/1009、25u/1009、37.5U/100g、50U/100g分别喷洒于三组失活肠管表面,1小时后观察肠管活性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的情况后处死大鼠并将肠管及乳斑用无水乙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染色,选取最佳使用浓度。 3.比较肝素、盐酸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对肠管活性的近期作用: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09),分三组制作腹壁嵌顿疝动物模型,在最佳嵌顿时间解除肠管梗阻,分别将肝素、盐酸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喷洒于三组失活肠管表面,逐层缝合,1.5小时后院路径切开腹部,观察肠管活性变化,并处死大鼠将肠管及乳斑用无水乙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染色。根据肉眼变化及光镜下变化比较肝素、盐酸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对肠管活性的作用。 4.比较肝素、普鲁卡因对肠管活性的远期作用: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09),分两大组制作腹壁嵌顿疝动物模型。在最佳嵌顿时间解除肠管梗阻,取眼内眦血,分别将肝素、普鲁卡因喷洒于失活肠管表面,逐层缝合。每大组在分四小组,分别于3h、6h、12h、24h后沿原路径切开腹部,观察肠管活性变化,取眼内眦血并处死大鼠将肠管用无水乙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染色。内眦血-80摄氏度冻存,统一使用ELISA法测MDA、内毒素。根据肉眼变化、光镜下变化及MDA含量、内毒素含量比较肝素、盐酸利多卡因、普鲁卡因对肠管活性的作用。 结果: 1.嵌顿肠管在2-4h肠管肌层部分坏死,4-6小时以后肠管全层坏死; 2.肠管嵌顿2.5h后使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肝素1.5h后,肉眼情况及光镜情况下肝素组恢复肠活性的作用较利多卡因与普鲁卡因组更有效;普鲁卡因较利多卡因组更有效; 3.肠管嵌顿2.5h后使用普鲁卡因、肝素3-24h后,肝素组恢复肠活性的作用较普鲁卡因组更有效;血清中MDA普鲁卡因组升高,肝素组下降; 4.使用肝素时应注意切口及皮下渗血等近期并发症;保留嵌顿肠管术后有产生肠梗阻的风险。 结论: 1.制作大鼠嵌顿疝模型用于观察药物对肠活性的作用最佳嵌顿时间为2.5小时; 2.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肝素用药1.5h后,肉眼情况及光镜情况下肝素组对肠活性的作用较利多卡因与普鲁卡因组更有效;普鲁卡因较利多卡因组更有效; 3.肝素对嵌顿肠管肠活性恢复有较为显著的作用; 4.肉眼观察肠管活性时乳斑颜色变化最明显,在大鼠嵌顿疝模型的观察指标值更具实验意义; 5.嵌顿肠管注射肝素后应注意术后并发症-皮下血肿,术后加压包扎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此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