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增长,然而在这种增长的背后有一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三农”问题。我国在工业化初级阶段,曾以牺牲“农”来促进“工”的发展,“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农业长期处于低速发展阶段,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民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生活环境相对恶劣。中国是农业大国,要想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较好的处理好“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契机,党中央所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它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符合发展生态经济的要求。但该如何去建设新农村是现阶段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现有对新农村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宣传层面,结合典型案例进行研究的文章较少。本文选取了江苏省溧水县傅家边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接近三十年的改革变迁进行分析总结,指出其正一步步的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本文从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劳力结构、农民人均收入四个指标入手,将江苏省平均水平与傅家边水平进行对比,以此来说明傅家边的经济发展成效;从村容村貌、土质保护两个方面来说明傅家边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成效;从对周边农村的带动作用、对农产品市场的修正作用两个方面来说明傅家边在创造社会效益方面的成效。此外,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对傅家边生态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本文认为政府的支持引导、农业企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良好声誉的建立对其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政府对农民及农业企业的补贴,增加了农民发展生态新农村的信心;科技、人力和资金在傅家边的投入及有效配置,促使其发展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农业企业促使外部经济效益内部化,以此减少农村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良好声誉的建立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同时本文针对调研情况对傅家边进一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认为傅家边应继续坚持“以农为主”的发展思路,加强品牌保护和内部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最后,在对傅家边生态新农村详细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生产要素配置、农业企业和建立声誉四个层面,对其他地区发展新农村经济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