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环境的持续恶化,人们对土木工程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抗拉强度低、耐久性差等缺点,传统水泥基复合材料已无法满足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需求。因此,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且综合性能优异的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发成为了建筑行业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耐久性能是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重要性能。在众多耐久性问题中,钙溶蚀是一种常见的腐蚀现象。就其作用环境而言,钙溶蚀常见于软水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纳米材料复合自密实混凝土流变、硬化性能及机理研究》(No.5177836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全球环境的持续恶化,人们对土木工程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抗拉强度低、耐久性差等缺点,传统水泥基复合材料已无法满足现代土木工程建设的需求。因此,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且综合性能优异的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发成为了建筑行业未来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耐久性能是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重要性能。在众多耐久性问题中,钙溶蚀是一种常见的腐蚀现象。就其作用环境而言,钙溶蚀常见于软水环境中,如雨水、地下水。就其作用部位而言,钙溶蚀会发生在桥墩、大坝、蓄水池、下水管道等基础设施中。一般来说,钙溶蚀会引起材料的强度下降、孔隙增加,长期作用会导致整体耐久性下降。目前,传统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钙溶蚀现象已被广泛研究。然而,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尤其是氧化石墨烯复合硅酸盐水泥基材料和矿渣基碱激发材料)的溶蚀行为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因此,本课题针对这两类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溶蚀行为研究及机理分析。具体开展的研究内容如下:(1)主要研究了不同氧化石墨烯(GO)掺量(0、0.10及0.20 wt.%)对去离子水浸泡下硅酸盐水泥净浆的溶蚀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a)与Al和Si相比,Ca元素是溶蚀过程中的主要浸出元素,且其浸出量随G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b)与水化硅酸钙(C-S-H)和钙矾石相比,氢氧化钙(CH)是溶蚀过程中的主要溶解物质,且其溶解量随G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c)溶蚀下浆体总孔隙率的增加随G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归因于GO抑制了溶蚀浆体内直径在1μm至5μm的孔的形成;d)GO明显改善了溶蚀浆体的微观结构。(2)研究了不同GO掺量(0、0.05、0.10、0.15及0.20 wt.%)对6摩尔/升的氯化铵溶液浸泡下硅酸盐水泥净浆的溶蚀行为的影响,并揭示了其溶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溶蚀深度和抗压强度损失随G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后者的降低主要归因于GO抑制了CH溶解,从而减缓了额外毛细孔的产生;b)随着GO含量的增加,劣化区的溶蚀产物和新增微孔数量减少;c)电化学阻抗RCCP的损失率随G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并通过RCCP准确预测了样品的溶蚀深度和抗压强度损失;d)GO对浆体抗溶蚀性能的增强是由于GO吸附孔隙溶液中Ca2+离子,并改善水泥浆体的微观结构。(3)为了模拟碱激发材料在垃圾填埋场中的真实应用场景,在浆体中引入了铅(Pb)离子。进而,研究了去离子水浸泡下含Pb的矿渣基碱激发净浆的溶蚀行为,并揭示了其溶蚀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溶蚀过程首先通过扩散控制,然后通过溶解控制;b)在溶蚀过程中,Pb的浸出浓度逐渐增加,表明溶蚀会损害碱激发浆体的固化性能;c)溶蚀不影响浆体的晶相物质及其组成;d)溶蚀和Pb的添加都降低了浆体的水化硅铝酸钙(C-A-S-H)凝胶含量;e)溶蚀和Pb的添加都增加了Q1(0Al)位点的含量,表明溶蚀会破坏C-A-S-H凝胶的链状末端硅酸盐,并释放出[Pb(OH)4]2-离子;f)Pb的添加增加了溶蚀前浆体的总孔隙率,同时溶蚀会导致含Pb浆体总孔隙率有着更大的增幅;g)与[Pb(OH)4]2-离子的释放相比,Pb(OH)2沉淀的表面溶解是溶蚀下浆体劣化的主要原因;h)溶蚀和Pb的添加都增加了浆体的阻抗,通过电化学阻抗Rs还准确预测Pb的累积浸出浓度。
其他文献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体通过胶凝材料的过程。这些液体可能含有导致混凝土基体退化和钢筋腐蚀的腐蚀性物质,从而导致建筑物不能达到正常使用年限。在大多数情况下,水进入胶凝材料的主要机制是毛细吸收,特别是当裂缝存在时。中子、核磁共振和x射线成像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在各种饱和多孔介质中观察裂缝流动的实验能力。因此,研究人员现在能够在裂缝中的存在的水传输相关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上
多维腕力传感器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机器人在感知外界环境时,腕关节需要将机器人所感知的力信息反馈给机器人,再根据反馈信息施加精准力,使得机器人能执行更为精细的操作。由于安装于机器人腕部的多维力传感器是机器人手臂与执行器之间力信息高精度控制反馈的关键所在,而维间耦合、电磁干扰是影响多维力传感器测量精度的主要问题。针对此问题,研究者们基于电信号、光信号的传感原理设计了各类多维力传感器,开展了一系列用于机
光合植被(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PV)与非光合植被(Non-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NPV)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碳储存、植被生产力等,是评价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重要指标。精准定量反演光合植被和非光合植被覆盖度对于干旱区稀疏植被的监测、了解碳循环过程和生态资源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非光合植被覆盖
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在山区公路中经常出现弯斜坡桥。为了控制行车速度,确保交通安全,在桥面设置强制减速带,车辆经过强制减速带时产生的冲击作用会加大桥梁的动力响应。国内已出现因设置强制减速带造成梁体开裂的问题,危及到桥梁及行车安全。然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桥面设置强制减速带对桥梁冲击影响的研究很少,现行设计规范也没有桥梁强制减速带设计的相关条文。简支梁桥是山区公路中应用最广泛的桥梁,为此,本文针对某40m
近年来,随着二维材料的兴起,科研人员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从传统的三维材料转移到二维材料身上。由于本身的低维属性和独特的电子结构性质,人们普遍认为二维材料在新一代柔性纳米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由于层间结合方式是范德华力,人们可以基于已发现的二维材料,通过不同的堆垛或组合方式构建新型的有限层二维结构,并获得多种多样的新奇的物理现象。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以磁性半导体二维材料Ni
混凝土作为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呈现脆性,其抗拉强度低,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微裂缝和局部损伤,如果这些裂缝不能被有效的修复,则将会严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过程中的性能以及耐久性,并降低对冲击、开裂的抵抗能力,有可能发展为宏观裂缝甚至导致一些灾难性的后果。自修复混凝土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土木工程功能材料,在不需要对结构进行重大干预的情况下可以促进裂缝的自愈合,对造成的开裂与损伤能够进
山城步道作为山城居民日常生活空间,不仅便民出行、开展日常活动,还作为窗口展示山城特色历史文化,具有社会、历史、文化、经济等多重属性,然而因车行成为山城步道的主要出行方式,致使步道的步行景观游线逐渐被忽视,焕活步行游线,让所有人群能够平等、舒适、安全地使用山城步道,步道对使用者的排斥(如路网可达性较差、空间破碎功能性弱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于山城步道的研究主要是街道空间更新,步道生态
旋叶式压缩机作为汽车空调系统的心脏部件,能适宜调节车内空气湿度、温度等相关舒适性指标,为驾驶人及乘客带来良好的驾乘体验,但长期以来压缩机系统存在较为明显的阶次噪声,严重影响整车声品质。在实际装车运行中,旋叶式压缩机使役条件复杂多变,引发多源时变激励,而且压缩机内部流场、结构场及工作介质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压缩机系统严重的振动噪声问题,使车内声品质加剧恶劣。因此,开展汽车空调旋叶式压缩机振动噪声预估及
遗产的保护除了需要考虑官方的制度与政策之外,不同主体对待遗产的观念以及村落整体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均值得被进一步重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直波村的案例体现出,村民们之所以相对自发的维系了当地的民居传统,这需要考虑建筑的实用性、可行性以及身份认同等传统遗产话语以外的因素,考虑村落整体社会在受到"外界"冲击之后所实现的平衡;村民们对于碉楼的理解和保护行为也杂糅了官方叙事以及非官方的个体记忆和诠释。
在混凝土材料早期养护和后期使用过程中,往往会由于混凝土早期收缩和过载作用而产生宏微观裂缝。裂缝的出现使得外界中的SO42-、Cl-等腐蚀性离子加速进入混凝土内部,从而使得混凝土内部胀裂和钢筋锈蚀,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基于文献的调研和预实验结果,本文提出封装轻骨料和矿物掺合料的复合自修复体系。基于正交试验设计原理,通过裂缝闭合率和气体渗透性试验对修复材料的多水平进行最优筛选,并对愈合产物进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