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混凝土作为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呈现脆性,其抗拉强度低,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微裂缝和局部损伤,如果这些裂缝不能被有效的修复,则将会严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过程中的性能以及耐久性,并降低对冲击、开裂的抵抗能力,有可能发展为宏观裂缝甚至导致一些灾难性的后果。自修复混凝土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土木工程功能材料,在不需要对结构进行重大干预的情况下可以促进裂缝的自愈合,对造成的开裂与损伤能够进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478272,519784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51120185002); 深圳市科技研发知识创新计划基础研究项目(JCYJ201604220951461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作为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呈现脆性,其抗拉强度低,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微裂缝和局部损伤,如果这些裂缝不能被有效的修复,则将会严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过程中的性能以及耐久性,并降低对冲击、开裂的抵抗能力,有可能发展为宏观裂缝甚至导致一些灾难性的后果。自修复混凝土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土木工程功能材料,在不需要对结构进行重大干预的情况下可以促进裂缝的自愈合,对造成的开裂与损伤能够进行自修复。与传统方法相比,自修复混凝土技术致力于提高工程结构耐久性、延长服役寿命。基于微胶囊方式的自修复体系是自修复混凝土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对准静态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修复效果已被国内外相关试验研究所证实。然而,目前对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在动态载荷作用下力学性能与修复性能的研究较为匮乏,并且对影响其宏观性能的微观机理缺乏系统的研究。基于当前研究现状,本文从动力学角度来研究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的动态力学特性,基于霍普金森杆实验,通过模拟仿真技术来进行研究。首先,基于混凝土类材料的动态率相关HJC本构模型,编写ABAQUS子程序VUMAT,实现了微胶囊水泥基材料动力学的有限元计算。并通过两个算例验证了该子程序的正确性。其次,建立微胶囊水泥基材料霍普金森杆实验模型,对0%、2%、5%、8%含量的微胶囊水泥基材料进行冲击实验模拟,揭示微胶囊掺量对水泥基材料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胶囊含量的增加,水泥基材料的动态抗压强度降低,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同时,动态强度增强因子也会随着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大。最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宏观胶囊水泥基材料的SHPB模型,对HIPS、ABS胶囊材料、一个和两个宏观胶囊、胶囊在试样中放置的位置、以及含不同长度和深度的裂缝的试样进行了冲击实验模拟。通过对比模拟结果可知,宏观胶囊水泥基材料与微胶囊水泥基材料具有相似的动态力学特性,含有宏观胶囊水泥基材料的动态抗压强度比原始试样的动态抗压强度要小;宏观胶囊偏离试样中心越远,试样的抗压强度越低;随着试样的裂缝长度以及深度的增加,宏观胶囊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下降。而对于含有双胶囊的试样,两个胶囊中心距离越近,试样的抗压强度也会降低。可以通过研究宏观胶囊水泥基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进而推测微胶囊水泥基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内外的隧道工程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但随着隧道数量的增多,隧道火灾安全事故也层出不穷。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一些具体的隧道火灾事故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但是尚未得到成熟的理论和工程经验。一直以来隧道的防灾减灾和应急疏散是隧道安全运营的一大难题。因此在隧道发生火灾时,合理安排人员疏散对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降低隧道的运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为隧道的防灾减灾、设计理念提供了相关技术支持。
已有研究表明,单一聚合物难以满足材料性能要求,而聚合物合金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原材料的性能。本文在前期聚合物骨架混凝土研究基础上,借鉴金属合金的思路,添加少量其他类型聚合物,实现材料的共混合金。本文以丁苯胶乳为基础聚合物,分别掺入3种聚合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丙烯酸酯聚合物、纯丙乳液),掺入量为10%、20%、30%。为便于快速寻找最优组合,以三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试验,因素分别为类别、掺入量、聚灰
采用一种核苷酸类、核苷类及甘油类分子与硼酸(H3BO3)加热脱水合成了一种核苷酸硼酸酯及其他几类硼酸酯。在细胞(A549细胞株)水平下,通过CCK-8比较合成的核苷酸硼酸酯与现有的临床应用硼剂——硼苯基丙氨酸(BPA)以及其他几种合成硼酸酯的中子辐照增敏效应。结果显示:在浓度为4.5m M的不同硼剂中培养细胞5小时后的取出置于新鲜培养液中再进行中子辐照,辐射剂量为0.33Gy,ATP硼酸酯的增敏值
混凝土结构为当今社会最常见的结构形式,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广泛使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高强混凝土的早期开裂问题也使得结构的安全性需要更多的关注。裂缝产生后,会破坏结构的完整性,使有害物质更易侵入,加速钢筋锈蚀,降低结构寿命,破坏建筑外观。此外,对开裂破坏的维修也非常复杂,维修费用也非常昂贵。因此本研究利用温度应力试验机对混凝土早期变形及开裂行为进行研究,并利用应力松弛系数建立约束应力预测模型。论文
我国建筑废弃物产生量巨大,对建筑废弃物实行资源化利用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重要途径之一。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管理涉及众多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进行决策的过程是一个系统性的动态过程。通过对建筑废弃物管理以及建筑废弃物资源化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的文献研究和现状分析后发现,现有对利益相关者决策过程的分析多是以完全理性的行为主体为假设而进行的静态研究,缺乏对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动态重复博弈的分析。并且现有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流体通过胶凝材料的过程。这些液体可能含有导致混凝土基体退化和钢筋腐蚀的腐蚀性物质,从而导致建筑物不能达到正常使用年限。在大多数情况下,水进入胶凝材料的主要机制是毛细吸收,特别是当裂缝存在时。中子、核磁共振和x射线成像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在各种饱和多孔介质中观察裂缝流动的实验能力。因此,研究人员现在能够在裂缝中的存在的水传输相关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上
多维腕力传感器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机器人在感知外界环境时,腕关节需要将机器人所感知的力信息反馈给机器人,再根据反馈信息施加精准力,使得机器人能执行更为精细的操作。由于安装于机器人腕部的多维力传感器是机器人手臂与执行器之间力信息高精度控制反馈的关键所在,而维间耦合、电磁干扰是影响多维力传感器测量精度的主要问题。针对此问题,研究者们基于电信号、光信号的传感原理设计了各类多维力传感器,开展了一系列用于机
光合植被(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PV)与非光合植被(Non-Photosynthetic Vegetation,NPV)在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碳储存、植被生产力等,是评价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重要指标。精准定量反演光合植被和非光合植被覆盖度对于干旱区稀疏植被的监测、了解碳循环过程和生态资源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非光合植被覆盖
受到地形条件的限制,在山区公路中经常出现弯斜坡桥。为了控制行车速度,确保交通安全,在桥面设置强制减速带,车辆经过强制减速带时产生的冲击作用会加大桥梁的动力响应。国内已出现因设置强制减速带造成梁体开裂的问题,危及到桥梁及行车安全。然而,目前国内外针对桥面设置强制减速带对桥梁冲击影响的研究很少,现行设计规范也没有桥梁强制减速带设计的相关条文。简支梁桥是山区公路中应用最广泛的桥梁,为此,本文针对某40m
近年来,随着二维材料的兴起,科研人员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从传统的三维材料转移到二维材料身上。由于本身的低维属性和独特的电子结构性质,人们普遍认为二维材料在新一代柔性纳米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由于层间结合方式是范德华力,人们可以基于已发现的二维材料,通过不同的堆垛或组合方式构建新型的有限层二维结构,并获得多种多样的新奇的物理现象。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以磁性半导体二维材料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