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薄膜的制备及其可见红外电磁波吸收性能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ichol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逐渐消耗殆尽,清洁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的高效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使得具有良好光响应特性的材料研究愈加广泛。具有良好光响应特性,特别是光吸收强的材料在太阳能电池、传感器、红外隐身材料等领域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一般材料会在特定频段有较高的光吸收强度,如果材料在很宽频段/波长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光吸收特性,就能更加高效的利用太阳光,因此本论文主要聚焦通过材料选择以及表面微结构的优化以实现在宽频段能获得优异的光吸收性能。本文重点关注了材料的种类、表面粗糙度、表面微结构等因素对光吸收的影响,发现铜纳米井阵列薄膜在紫外-可见-近红外波段(波长从200nm~2500nm)的宽频均可获得很强的光吸收性能。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三部分内容:
  (1)研究银、铜、钴三种金属薄膜在不同粗糙度和表面微结构时的光学性能。结果表明相同粗糙度的银、铜、钴薄膜的反射率不同,粗糙度从1nm增加到200nm时,银薄膜的反射率从98%降至59%,铜薄膜的反射率从96%降至50%,钴薄膜的反射率从68%降至45%。三种金属薄膜的反射率均随着薄膜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弱,即光吸收性能随粗糙度增加而增强。在更加粗糙的具有纳米孔洞的阳极氧化铝模板(AAO)基底上,利用磁控溅射制备出银、铜、钴纳米井阵列薄膜。所制备出的银、铜、钴纳米井阵列薄膜光吸收性能测试,发现在200nm~2500nm波长范围内:银纳米井阵列薄膜吸光率的平均值为89.3%;铜纳米井阵列薄膜吸光率的平均值为99.4%;钴纳米井阵列薄膜吸光率的平均值为97.1%。这证明了金属薄膜表面纳米化使其光吸收性能得到较大提升。比较发现铜纳米井阵列薄膜的光吸收性能较好,同时在这三种膜中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因此在后续研究中,重点对具有不同孔径铜纳米井阵列薄膜展开研究。
  (2)比较研究不同孔径的铜纳米井阵列薄膜的光吸收性能。分别以300nm、400nm、500nm、600nm、700nm孔径的AAO为模板,制备了不同孔径的铜纳米井阵列薄膜。通过XRD和SEM分别对所制备出的样品进行物相和形貌的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用分光光度计(UV-Vis-NIR)测试光吸收性能。发现这5种孔径大小的纳米井阵列薄膜在200nm~560nm左右的吸光性能相近(97%~98%),波长大于560nm时的光学性能开始变化,光吸收效率分别处于94%、99%、89%、87%、75%附近,总结得出400nm孔径的铜纳米井阵列薄膜的光吸收性能最优异,光吸收效率在98%~99%范围内。主要原因在于铜纳米井特殊的管状与孔洞结构,可以更好地捕获光,同时铜纳米井阵列薄膜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耦合效应。
  (3)光热转换效率实际应用初步探索研究。不同孔径铜纳米井阵列薄膜在太阳光、模拟太阳光、紫外光照射下的温升情况,通过时间-温度进行表征分析。最后一次优化实验装置后的测试结果较好,其中温度变化最显著的一组实验是模拟光照射,空白对照组(温度探头)温度从21.8℃上升至30.8℃,温度上升值仅有9℃;而不同孔径大小的铜纳米井阵列薄膜温度上升值较大(均超过24℃),其中400nm孔径的铜纳米井阵列薄膜温度上升值最大,达到26.9℃,这与前面400nm孔径的铜纳米井阵列薄膜的光吸收性能最佳相符。
  纳米井阵列铜膜是基于对薄膜材料表面纳米化处理的薄膜,它能够在宽频段实现强吸收,从而使其成为光热转换中特别有应用前景的材料。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对具有纳米井阵列的金属薄膜的在光热转换领域的应用有重要支撑。
  
其他文献
工业化的讯速发展促进了全球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这带来了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如产生NO_x等污染物)。全球能源消耗和生态环境问题使得合理开发和利用已有的资源,以及找到新的途径去获取新的资源和保护环境变得尤为迫切。太阳能是源自自然的巨大且可持续的资源,具有为能源转化反应提供动力的最大潜力。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适用的且环保的利用太阳能的技术。利用光催化技术不仅可以产生清洁无毒的氢能来替代传统的化石燃料,而且可以通过光催化技术降解NO_x等污染物,从而有效地保
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润滑油的需求逐年递增,而大量的废润滑油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废润滑油作为一种可回收再利用资源,经再生处理后可重新投入使用。粉煤灰作为固体废弃物,是一种多孔吸附材料,具有活性高、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可作为吸附剂应用于废油再生处理中。同时,经研究发现粉煤灰还具有独特的空心微珠结构,将这些微珠单独提取出来制成吸附剂,可有效提高吸附效率,是粉煤灰高附加值利用的重要产品。本论文基于废润滑油再生处理技术,以粉煤灰沉/磁珠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各因素对粉
学位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作为一类新兴的晶体多孔材料,由于其高比表面积、结构多样性和可定制性等特点而受到催化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和应用。MOFs永久的多孔性使其在负载限域客体物种领域具有优势,如:负载限域金属纳米粒子(M NPs)以改善催化性能。近年来,MOFs被广泛应用于制氢、CO_2还原、有机污染物分解等光催化领域。然而以MOFs为代表的光催化材料在富有挑战性的有机合成领域的应用较少,本文重点对MOFs基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设计构建并探索其在光催化有机转化中的应用。(
学位
布洛芬是非甾体抗炎药的典型代表之一,是目前第三种世界上使用次数最多的消炎药,同时是废水中最广泛的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污染之一。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的布洛芬虽然减轻了人类痛苦,但是给环境带来了许多污染危害。尽管布洛芬在环境中的浓度仅为ng/L~μg/L,但在长时间的污染下,布洛芬引起的慢性毒性效应及混合毒性效应却显而易见。因此,对布洛芬的环境治理迫在眉睫。漆酶(EC 1.10.3.2)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对底物具有广泛的专一性,可以降解多种对环境有害的污染物,是
学位
增透膜具有透过率和激光损伤阈值高,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光学工程领域。本文采用碱性路线制备不同粒径的SiO_2胶体,并通过浸渍提拉法在熔石英基底上制备了二氧化硅增透膜(称“SiO_2增透膜”)。通过对SiO_2增透膜进行氨水和六甲基二硅胺烷(HMDS)改性,以期加速SiO_2增透膜快速老化,增强其的抗污疏水性能。通过优化SiO_2增透膜后处理的参数得到了性能优越的SiO_2增透膜。主要的
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近年来,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排放在大气中CO_2含量急剧增加。因此,减少CO_2排放已成为现代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电催化CO_2还原反应(CO_2RR)是将CO_2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之一。电催化CO_2RR需要的电能可以通过间歇性可再生能源提供,其产物主要包括C_1、C_2和C_3产物,非常适合用于生产重
学位
作为一种高安全和高可靠的点火技术,激光点火技术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精度高、能量损耗小、容易实现多点同步点火等优点。激光点火技术在航空航天、微型固体推进剂等许多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MXene作为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较强的光吸收性能和极高的内光热转换效率,被证明是性能优越的光热材料之一。本论文报道了碳化钒(V_2C)MXene在毫秒级脉冲激光照射下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不同于碳纳米颗粒、碳纳米管和氧
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FOX-7)具有优良的爆轰性能和稳定的安全性能,属于常用的高能低感炸药,同时广泛应用在钝感炸药和固体推进剂中。为了改善FOX-7在物理化学特性和应用性能,国内外对FOX-7的晶体改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晶体成核与生长动力学机制研究较少。本论文针对FOX-7的结晶过程,通过理论计算并结合实验研究了晶体形态的变化规律,同时探究其在降温结晶过程的成核与生长动力学,获得
高分子薄膜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泛的应用空间,在航空、航天、密封、微电子、防护层等领域被广泛使用。在某些尖端领域,因受应用条件的限制,不仅对薄膜的厚度有一定的要求,而且还需要薄膜具有较高的热性能和较好的机械性能。聚醚砜(PES)作为高性能工程热塑性材料之一,因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能和化学稳定性,使其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然而,基于聚醚砜制备超薄膜的研究却少有报道,因此,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使得设计并开发能高效利用新型清洁能源的装置变得迫切。在各种储存与转换能量的装置中,超级电容器凭借充放电速度快、耐用性强、功率密度较高、环境适应性强以及安全性高等特点脱颖而出。对于超级电容器而言,电极材料是其核心组分之一,因此有许多的研究都集中在开发电化学性能良好的电极材料方面。在众多碳材料中,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具有较高的氮含量,不仅能够提供额外的赝电容还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