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与持续创新能力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gxx0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回顾了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主要以马歇尔(Marshall)的外部规模经济、韦伯(Weber)的区位经济和波特(Porter)的新竞争经济理论为代表。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是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首先提出来的,并指出之所以产生集聚的原因是为了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提供的种种好处。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在《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把工业在一定地区集中的原因归结为包括交通条件和资源指向的特殊原因和因共享辅助性服务和公共设施所带来的成本节约等一般原因。美国学者波特在《产业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把产业集群纳入竞争优势理论的框架,创立了产业集群的新竞争经济理论,他认为产业从集群中获得供应商、专业化的信息、公共服务以及获得有专业化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雇员,从而获得竞争优势。通过对这些经典理论的追述似乎可以清楚地把握前人研究产业集群的独特视角和精辟观点,对接下来的研究打开了广阔的思路和崭新的创新空间。接下来从本地化的角度简单概括了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形成集聚的条件、原因和发展现状:福建省的两大高科技产业集群是在政府的规划与指导下建立的,并且逐步形成了人才聚集的趋势和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的优势,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环保科技、应用软件等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优势。由现代科技成果、风险资本和人力资本三个要素相结合生成的高科技产业以集群的形式存在和发展并参与市场竞争,不仅具有价格柔性,还具备特征柔性,表现出极大的经济活力,成为区域创新的“增长极”,因而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笔者先是在对美国的硅谷、印度的班家罗尔、台湾的新竹等著名高科技产业集群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给出了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定义:在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领域中,大量根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而建立起来的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企业及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他们包括提供零部件的上游供应商、下游的渠道与顾客,提供互补产品的制造商以及属于其他相关的产业,此外,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与技术支持的政府机构,如大学、质量标准机构、贸易协会等。接下来笔者从集群的组织结构优势、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的合作优势以及集群的文化<WP=3>优势四方面来诠释集群是如何获取持续创新优势的:激烈的竞争推动了持续创新,持续创新又需要不断的合作,而这一些又是在产业特定的组织结构和集群文化氛围中产生的。集群内的企业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已经形成了扁平化、小型化的组织结构,这样可以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更加快速和敏捷的反应;集群中大量同质企业聚集一地,形成了以交易成本、投资成本为核心的总成本领先优势,出现了产品和市场两个重要方面的差异化优势,强化了在产业和市场上的目标,因而具有集群外企业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同样,大量企业聚集一地容易形成与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的合作优势;此外,由于集群的区位特征形成了鼓励冒险、勇于创新和强调学习的创新文化氛围。第三部分主要是对持续创新三大特性即系统性、多重性和协同性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构建了一套评价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并且用多指标模糊评价法对南京、上海、广州、青岛、厦门、福州高新区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投入能力、持续创新产出能力、持续创新发展能力、集聚效应支持持续创新能力、科技环境支持持续创新能力、制度文化环境支持持续创新能力六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然后提出创新加速度这一概念,认为持续创新能力与时间成线性相关关系,并且计算出了创新加速度的值,对持续创新能力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在结论与启示部分提出了笔者的观点:我国高科技产业集群创新模式无法激活持续创新;高持续创新发展能力与低创新加速度的矛盾性制约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的提高;高科技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存在脆弱性;“两区合一”的发展模式是提高持续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第四部分在对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机制的概念和功能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高科技产业集群存在内在的运行机制包括:动力机制;智力群体积聚机制;技术群落形成机制;创新团簇产生机制;技术—成果—产业—市场互动循环机制;持续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机制;政策体系的构建机制;创新文化的制导机制,八大机制共同构成了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的内涵。接下来根据第三和第四部分的研究针对福建省高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机制运行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完善持续创新运行机制的对策措施包括:构筑核心人才聚集的高地,完善高层<WP=4>次人才的支撑体系;通过项目带动战略激发原始性创新团簇,形成高科技产业集群的创新源头;建立融资与风险投资综合体系,为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环境,实现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形成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吸引更多配套产业的“加盟”;强化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两区合一”,做大、做强福建高科技产业集群。
其他文献
<正>为了解决传统薪酬模式"激励不到、激励不足"的弊端,美国薪酬协会系统地总结了有关总报酬思想的研究与实践,在2006年提出全新的总报酬模型。他们把总报酬定义为:用以吸引
环境保护必须谋求科学化、法制化的途径,而环境影响评价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建立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改善人类生存现状和获得良好环境质量的保障。1979年我国《
案件质量是司法公正的生命线,如何健全案件质量监管体系,实现对案件的动态监督、过程控制和质量监控,以达到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的目的,是检察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逐步进入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轨道。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企业激励机制及其相应的绩效评估制度,则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确立企业核
<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和党员分布情况的变化,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将呈现一种多层次并存的格局.如何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
海底管道是海上油气运输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快捷、经济、可靠的方式。自1954年在美国的墨西哥湾铺设的第一条海底管道以来,在世界各近海海域成功地铺设了无数条各种类型、各种管
我国近些年重婚现象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家庭生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家庭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为了维护一夫一妻制的现代进
有机农业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一个农业分支,它通过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和调节剂等成功地解决了工业化农业俨生的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质量下降、农业投入产出效益下降和
经济的发展导致消费环境的变化,并直接引发消费者消费结构、内容、形式、价值目标等方面的变革,形成全新的消费方式。体验消费是顺应消费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出现的,并逐渐成为一种
儒家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文化的主流,以君主民从的既定关系为前提,讨论设君之道与治民之道,其最终取向是通过规范君主对民的政治行为实现国泰、君尊、民安。中国古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