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Bub1调控拟南芥抗Vd-toxins防卫反应中H2O2信号的作用机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t00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遭受到各种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引发的棉花黄萎病隶属生物胁迫,阐述植物抗棉花黄萎病的作用机制是控制棉花黄萎病发生的核心所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H2O2作为重要信号分子参与拟南芥抗大丽轮枝菌毒素(Vd-toxins)防卫反应;组蛋白 H2B 单泛素化(Histone H2B monoubiquitination,H2Bub1)作为上游调控因子参与拟南芥抗Vd-toxins防卫反应,并影响H202爆发。但目前有关H2Bub1调控该防卫反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还不够深入。本论文利用拟南芥野生型和H2Bub1功能缺失突变体hub1-4,hub2-2,hub1-4 hub2-2,进一步研究H2Bub1对拟南芥抗Vd-toxins防卫反应的调控作用,重点阐述H2Bub1调控H2O2信号及信号转导途径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Vd-toxins处理引起H2Bub1功能缺失突变体生长明显受抑制,并伴有细胞快速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减弱和PR1上调表达减弱等,证明H2Bub1功能缺失引起拟南芥防卫反应减弱,H2Bub1正调控拟南芥抗Vd-toxins防卫反应。利用荧光标记法和比色法检测H2O2生成结果表明,H2Bub1突变体在Vd-toxins处理后H2O2生成量减少,生成速率减慢;进一步利用 Real-time PCR 定量检测 H2O2 生成主导基因RbohD(Respiratory burst oxidase homologue D)的表达,发现H2Bub1功能缺失抑制了 Vd-toxins诱导的RbohD上调表达。这两组实验表明H2Bub1正调控H2O2合成关键基因AtRbohD的表达,从而影响H2O2生成,参与拟南芥抗Vd-toxins防卫反应。Western blot 实验表明,MPK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和 MPK6 通过增强激酶活性参与拟南芥抗Vd-toxins防卫反应,而H2Bub1功能缺失抑制了 Vd-toxins诱导的MPK3和MPK6激酶活性增强,证明MPK3和MPK6的激酶活性受H2Bub1调控。随后以mpk3和mpk6突变体,35S:MPK3和35S:MPK6过表达以及持续激活两者活性的MKK5DD植株为材料研究了 Vd-toxins处理下MPK3和MPK6对H2O2生成的调控。利用荧光标记和DAB组织化学染色、Real-time PCR以及台盼蓝染色实验证明,Vd-toxins处理引起mpk3和mpk6突变体中H2O2生成量、RbohD基因上调幅度和细胞快速死亡程度均明显弱于野生型;而在过表达和MKK5DD植株中则呈现出与突变体相反的结果。表明MPK3和MPK6可调控RbohD转录进而参与Vd-toxins诱导的H2O2生成,影响细胞快速死亡,参与防卫反应。酵母双杂交实验证明,酪氨酸磷酸酶PTP1(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和MKP1(MAP Kinase Phosphatase 1)与MAPK3和MPK6有互作。随后的实验证明PTP1和MKP1负调控MPK3和MPK6激酶活性。利用ptp1和mkp1突变体以及35S:PTP1和35S:MKP1过表达植株检测Vd-toxins 处理后 H2O2 生成、RbohD基因表达以及细胞快速死亡的结果表明,在 35S:PTP1和35S:MKP1过表达植株中,H2O2生成、RbohD基因表达和细胞快速死亡被诱导程度均明显弱于野生型,与mpk3和mpk6突变体中的结果趋势一致;而ptp1和mkp1突变体则与野生型相似,与35S:MPK3和35S:MPK6过表达以及MKK5DD植株中的结果趋势一致。这从另一层面佐证了 MPK3和MPK6在H2O2生成中的功能。酵母单杂交和烟草GUS/LUC酶活检测系统实验表明,WRKY33可结合RbohD启动子区并促进RbohD表达。已知MPK3和MPK6可以磷酸化WRKY33而增强其结合目的基因启动子区域的能力,说明MPK3和MPK6极有可能通过磷酸化WRKY33来调控RbohD基因表达和H2O2生成,从而参与拟南芥抗Vd-toxins防卫反应。综上,H2O2信号是拟南芥抗Vd-toxins防卫反应中的重要信号途径,H2Bub1直接调控H2O2生成关键基因NADPH氧化酶AtRbohD的表达,影响H2O2生成;同时,H2Bub1通过调控MPK3和MPK6激酶活性,有可能通过调控WRKY33转录因子的结合活性,间接影响H2O2生成。H2Bub1通过H2O2介导的信号途径调控拟南芥抗Vd-toxins的防卫反应。本研究为阐明H2Bub1参与拟南芥抗Vd-toxins的防卫反应的分子机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从新的角度揭示了拟南芥抗Vd-toxins防卫反应H2O2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为植物抗黄萎病的防御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级联系统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级联信号系统,由 MAPK Kinase Kinase(MAPKKK)、MAPK Kinase(MAPKK)及 MAPK组成,通过三个激酶的顺序磷酸化激活。大量研究表明,植物MAPK级联系统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及逆境响应等诸多生理学过程的调控。拟南芥有80个MAPKKKs、
钾(K)是植物所必需的大量矿质元素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通过钾转运体和钾通道从土壤中吸收钾离子(K+)。拟南芥Shaker钾通道家族成员AKT1作为一个内向整流钾通道在拟南芥根部钾离子吸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AKT1通道活性受钙结合蛋白CBL1/9和蛋白激酶C1PK23复合物的调控,同时也受钾通道调节亚基AtKC1的调控。本论文工作拟通过筛选lks1(cip
热胁迫会引起细胞的热激反应,导致细胞内质网中的未折叠蛋白和错误折叠蛋白的累积,产生内质网应激(ER Stress),引起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植物大多在高温炎热的夏季开花结果,它们不能像动物那样通过自由的活动来规避高温环境的影响,为了应对高温胁迫和内质网应激,进化出了一个复杂而严格的热激反应和未折叠蛋白反应的调控机制。我们研究组前期的研究发现
一直以来,豆科植物如何在结瘤过程中维持平衡状态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研究报道,豆科植物结瘤的自调节机制(AON)能够通过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之间的信号传递以维持结瘤数目的平衡。除了这种长距离的自调节之外,人们推测在植株地下部分也存在一个未知机制来调节并维持结瘤的平衡,然而目前还没有报道。MtDM2(与百脉根LjSymRK是同源蛋白)是亮氨酸重复(LRR)的类受体激酶(LRR-RLK),处于M
趋磁细菌只能在低氧条件下大量吸收铁并在胞内合成纳米磁小体。本研究以趋磁螺菌Magnetospirillum gryphiswaldense MSR-1为材料,首先采用转录组学方法,寻找不同溶氧条件供试菌株细胞代谢的显著差异,随后重点探讨了 MGMSRv22046蛋白与细胞生长、磁小体合成的关系及其在低氧条件下启动和调控异化型反硝化途径的特征。通过严格控制自动发酵罐相对溶氧可使MSR-1合成与不合成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Ramat.)Kitamura]具有悠久的栽培和文化历史,是集观赏、食用、茶用、药用于一身的重要花卉,广泛应用于切花、盆花和景观环境美化中。长期的自然选择使植物进化出一系列的生存策略来面对干旱等逆境,菊花地下茎的发生是体现植株适应逆境环境、无性繁殖以及植株再生等能力的关键因素。地下茎的形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但有关菊花地下茎数量和形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激活自身的免疫反应来抵抗病原菌的侵染,由于不具有动物那样可移动的免疫细胞,植物进化出了自身独特的免疫机制,包括由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引起的免疫反应(PAMPs-triggered immunity,PTI),和由病原菌效应因子引起的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植物通过这两种免疫反应信号转导途径引起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进一步诱发多种
玉米丝黑穗病由丝轴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引起的一种土传性病害,在世界各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本实验前期克隆到一个玉米抗丝黑穗病的主效QTL基因Zm WAK。ZmWAK是一个典型的跨膜的受体激酶,具有胞外的受体结构域以及胞内的激酶结构域。本研究中,我们利用一对近等基因系——感病自交系Huangzao4和导入ZmWAK的抗病自交系Huangzao4R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症状是妊娠母猪繁殖障碍和各年龄阶段猪呼吸道症状。近年来PRRS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暴发,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
生物入侵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甚至可能威胁人类健康。我国确定的入侵生物包括约70种微生物、近200种动物和300种植物。入侵动物大部分可危害农林作物(包括100多种害虫),其中有3种重要外来斑潜蝇,它们已成为我国蔬菜园艺作物上的重大害虫。本文以其中两种近缘斑潜蝇——三叶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为对象,研究了它们在我国入侵扩散和竞争互作的历史与现状,并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和生物的入侵性角度初步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