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界面无规入射散射系数测量方法的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95130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内界面声散射特性的评价与测量是建筑声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国际标准化组 织(ISO)即将公布无规入射散射系数的定义与测量标准。由于散射系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 义,非常适合界面散射特性的评价和室内声场的计算机模拟,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上都有 迫切地需要。所以,本论文将以ISO标准的无规入射散射系数测量为背景,深入讨论改善 测量信噪比,提高测量精度与速度的方法,并将此拓展到建筑声学中普遍的脉冲响应测量和 混响时间估值等问题。 本论文在实验室实现无规入射界面散射系数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振幅调制非线性调 频信号(AM-NLFM信号)与无规相位多频正弦信号应用于测量,通过采用相应的信号处理 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测量的精度与速度,这对于存在非线性失真与时变情况下的室内声场 脉冲响应的测量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同时,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脉冲响应中的散射成分存 在相干情况下的声场衰减规律,结合散射系数测量中的“镜面反射混响时间”的估值,提出 采用声级残差最小二乘非线性拟合法对混响时间做无偏估值,获得了更为合理的结果,这对 室内声场中的衰变分析具有普遍意义。最后,综合以上的测量方法,本文给出了两个典型界 面散射试件的测量实例,并分析了它们的无规入射散射系数测量结果。 关键词:界面声散射;无规入射散射系数;测量;脉冲响应;混响时间
其他文献
此次研究的目的就是以黄土高原沟壑地区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人居环境学和生态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从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地区传统窑居村落入手,研究如何在资源承载限度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城市中心区的面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当前,大城市的地铁建设为我国城市中心区发展迎来了一次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本文紧扣当
城市滨水历史地段传统文化深厚,自然风景宜人,是江南历史城市最富特色的场所,是城市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处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江南城市中的滨水历
《营造法式》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光辉之作,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在卷四大木作制度里,《营造法式》首次明确提出了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材份"模数制,这也是人类建筑史
论文首先简要分析了主流社区理论,为全文的展开提供了一个明晰的理论背景,同时也指出了主流社区理论关注对象的局限性.然后结合对上海平江地段改造的实地调查,论文深入分析了
传统民居的研究对于我们来讲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的数量多、分布广、形式丰富,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深厚的民间文化内涵,极为生动.中国传统民居遍及大江南北,其形式多种多样
本文由当前规划建设中存在公共空间的尺度不宜的问题发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进行反思,深究当前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其实是对“空间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认识不足。进而剖析其现
学位
城市特色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一个论题.针对现实普遍存在的特色危机,论文选择以城市空间文脉的研究为切入点,指出特色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能够体现城市发展有机延续性的空间要
不同文化域中的建筑形态加以提炼并简化后进行跨文化域的类型比较,有利于凸现各文化域中建筑形态的类型特征,并进一步找到互动发展的途径.对于中国传统建筑课题可以开展两个
随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成功申办,给上海未来的城市发展带来许多新的契机。本文试图以空间发展理论和城市地理学为基础,通过考察上海城市公共中心的现状与问题,借鉴关于“城市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