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从文化传承与教育的视角,论述了苗族鼓舞的教育功能,即对创造力的培养;利用功能主义和创造力的投资理论对德夯苗族鼓舞的田野调查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全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前言交待了论文选题的缘起及背景、研究的目的、选题的意义、理论基础、核心概念界定、研究的方法及文献综述。
第一章对苗族鼓舞的起源和发展作了介绍和说明,详细描述了德夯苗族鼓舞的特点,并且深入了解和分析了德夯苗族鼓舞的传承状况。
第二章主要使用斯滕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模型和文化功能主义理论,分析了德夯苗族鼓舞如何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并且指出,作为传统文化,苗族鼓舞还具有其它的功能,这些功能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着当地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具体阐述了文化功能主义中所谓的“满足人的需要”和“文化功能”的本质。结合对德夯苗族鼓舞的调查分析,文章提出,文化作为一种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手段而产生,而想要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就必须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发掘传统文化的各种功能,从而使传统文化重新获得生机。论文最后提出了文化传承的几个新途径:传统文化可以作为教育资源,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配合学校教育,实现对人的培养;传统文化可以在地方上发挥娱乐和艺术功能,使传统文化具有普及性成为当地的大众文化,并且作为一种艺术被全世界所认知;传统文化同样可以作为一种经济手段促进当地社会的经济发展。当然,文化的这些功能都不是单独存在的,文化作为整体发挥着各种功能,从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