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马肉的特性在欧洲国家已被多个研究人员广泛的研究,概括起来,这种肉被描述为低脂肪,富含铁和有益的饮食脂肪酸中含有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蒙古马作为草原五大家畜之首,是中国最优秀马品种资源之一,是我国长期以来役用马匹的重要基础马种。因此,依托传统马产业优势,促进现代马业发展,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蒙古马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特点,本研究以蒙古马肌肉为研究对象,对其肉品质和营养成分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肉的特性在欧洲国家已被多个研究人员广泛的研究,概括起来,这种肉被描述为低脂肪,富含铁和有益的饮食脂肪酸中含有高含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蒙古马作为草原五大家畜之首,是中国最优秀马品种资源之一,是我国长期以来役用马匹的重要基础马种。因此,依托传统马产业优势,促进现代马业发展,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解蒙古马肉品质和营养成分的特点,本研究以蒙古马肌肉为研究对象,对其肉品质和营养成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影响蒙古马马肉肉品质以及营养成分的因素,选择蒙古马马肉嫩度差异较大的样品进行转录组分析,筛选出马肉嫩度的相关候选基因,并利用q RT-PCR技术验证调控蒙古马马肉嫩度的功能基因,旨在为蒙古马肉生产和品质定位提供参考数据及理论依据。试验选用20匹2岁蒙古马,屠宰后分别取前肢、背部以及后肢部位肌肉,对其不同部位肌肉肉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发现不同部位肌肉p H、肉色、失水率、蒸煮损失率、剪切力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前肢肉色最高、剪切力最低;分析不同部位和不同地区的马肉对国内外26匹蒙古马马肉营养成分的影响,发现不同部位肌肉中蛋白、脂肪、灰分含量以及脂肪酸组成均无显著差异,矿物元素铁和锌的含量在前肢显著高于后肢(P<0.05);不同地区马肉营养成分中蛋白、脂肪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中C15:0和C16:0的含量在蒙古国Bulgan省和Tuv省的马肉中极显著高于国内蒙古马(P<0.01),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中C17:1、C18:2n-6c和C18:3n-3的含量均在国内马肉中显著高于蒙古国两个省(P<0.05),而矿物元素中铁的含量在国内马肉中极显著高于国外两个省(P<0.01),钙的含量在蒙古国Bulgan省最高,其次是Tuv省,国内马肉中最低(P<0.05),硒的含量在国内马肉中显著高于其它两个地区马肉(P<0.05)。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后肢部位肌肉剪切力显著高于前肢,从中选择8匹前肢和后肢差异较大的蒙古马马肉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前肢和后肢相比差异表达分析筛选到5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66个上调基因,247个下调基因;通过GO功能注释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还原过程(oxidation-reduction process)、蛋白质磷酸化(protein phosphorylation)、蛋白水解(proteolysis)、运动行为(locomotory behavior)、蛋白质去磷酸化(protein dephosphorylation),细胞组分的细胞质(cytoplasm)、膜的组成部分(integral component of membrane)、胞质溶胶(cytosol)、质膜的组成部分(integral component of plasma membrane)、细胞骨架(cytoskeleton)和分子功能的蛋白质结合(protein binding)、钙离子结合(calcium ion binding)、金属离子结合(metal ion binding)、锌离子结合(zinc ion binding)、蛋白质同型二聚物活性(protein homodimerization activity)等与肌肉生成相关的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与肉质性状相关的氨基酸生物合成(Biosynthesis of amino acids)、钙信号通路(Calcium signaling pathway)、PPAR信号通路(PPAR signaling pathway)、脂肪酸生物合成(Fatty acid biosynthesis)、甘油酯代谢(Glycerolipid metabolism)等通路;筛选了TNNC1、FABP3、UCP2、LPL、GPAM等主要与肌肉中肌钙蛋含量和肌内脂肪沉积相关,进而影响蒙古马肉嫩度的候选基因。利用荧光定量PCR验证了包括HOXC10、HOX D8、LIMK2、GRHR2、GPAM和PPM1J等基因在蒙古马前肢与后肢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
其他文献
日粮碳水化合物结构和比例是影响乳畜产乳性能和乳品质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泌乳驴在该领域的研究报道极少。本论文研究了日粮NDF(中性洗涤纤维)/NFC(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对泌乳驴产乳性能的影响,并且从营养物质消化和代谢、血液生化指标、血液和乳中氨基酸(AA)、脂肪酸(FA)组成及矿物元素含量的角度探讨了其可能的影响机理,为泌乳驴日粮中精饲料和粗饲料的合理搭配和驴乳成分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
内蒙古黄土高原秸秆利用率低,秸秆还田氮肥配施不合理等现实问题是造成该地区农业资源浪费和农田可持续生产力下降的重要因素。随着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如何调控和优化氮素施用从而保证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已成为该区域农业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秸秆还田配施氮肥的技术手段,通过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对比分析了氮肥习惯施用(FN)、氮肥习惯施用配合秸秆还田(FNS)、氮肥高量施用配合秸秆还田(HNS)、
本论文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艾蒿醇提物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指标和肉品质的影响,为艾蒿醇提物作为天然来源的植物性饲料添加剂在肉仔鸡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健康的1日龄AA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公母各半)。5个处理组饲粮分别是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0、500、750和1000 mg/kg的艾蒿醇提物配制而成。试验期42d,试验期间自
向日葵是世界第二大油料作物,目前在中国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和油菜,是第三大油料作物。它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药用价值,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中国是世界第四大向日葵种植国家,而内蒙古又是中国最大的向日葵种植省区。向日葵黄萎病是由大丽轮枝菌引起的世界性病害,现已成为我国向日葵上分布最广危害最重的病害。利用弱毒菌株防治植物病害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其具有无毒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前期研究表明,来源不同的轮枝菌
本论文旨在研究黄花蒿醇提物对脂多糖(LPS)诱导损伤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包括4部分内容,首先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健康模型,然后使用LPS诱导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黄花蒿醇提物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合成及其作用机制的影响。(1)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健康模型的构建。采用胰蛋白酶消化及差速贴壁消化法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健康细胞系,经传代、纯化、
针对气吹式深松机阻力大,耗能高的问题,通过对气吹式深松整机的振动特性与模态分析,提出了整机的优化改进方案,并重新设计气吹式深松铲,运用响应面方法获得最优铲形,进行土槽试验验证,并对比了新型深松铲的深松效果。具体研究如下。(1)从模态与整机振动的角度出发,优化前气吹式深松机的外部激励源为常柴ZS1115单缸直喷式发动机与空气压缩机主机,田间试验中柴油机转速为1100r/min激励频率为19Hz,额定
肉牛是现代农业经济动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殖方式以放牧、舍饲以及半放牧半舍饲为主。肉牛放牧育肥优点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饲养成本低,但草场自然资源优劣不一,肉牛的整体生长性能受环境影响较大。本试验为研究放牧条件下补饲精料对育成期公牛生长的影响,以内蒙古自治区阿鲁科尔沁旗天然草原为肉牛放牧试验地,随机选取18头断奶西门塔尔育成期公牛作为试验对象。放牧组不改变任何条件全天放牧散养,补饲组按照肉牛营养需
羊只传统养殖中多以人工饲喂为主,随着技术的发展由人工饲养转为机械饲喂,这样不仅解放了劳动力,而且提升了饲料利用率及饲喂效率。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内蒙古农业大学设计的羊只饲喂撒料车,采用传感器、摄像头等装置采集相应的数据及画面,欧姆龙NB触摸屏通过RS232C串口与PLC通信近程控制。其次使用4G-智能网关将数据传递到上位机,电脑端组态监控界面做远程控制平台,相应的控制界面可以同步到手机端。用EDEM软
鼠类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同时也是造成草原退化的主要生物之一,草原鼠啃食草的行为对草原上草的生长造成了极大地影响,草原鼠的挖掘鼠洞的行为也造成了草原的退化。目前我国就是依据裸土和鼠洞的面积分别占草原总面积的比例来作为国家的标准。近年来为了采集相关数据,我们一直采用着传统的人工调查的方法,不仅分析过程繁琐,也不能有效的监测大面积的草原退化和鼠害。本研究将采用无人机低空高光谱遥感技术进行
通过比较形态学和比较解剖学方法,本实验主要记述了双鬃缟蝇属Sapromyza 26个新种、2个省级新纪录种,编写了中国已知种检索表,绘制了28个种的外生殖器图,组合了28个种的整体和局部特征图版;整理完成了中国双鬃缟蝇属的名录。选取了59个形态特征,进行聚类分析,运用外群比较法,探讨了双鬃缟蝇属与缟蝇亚科其他属、双鬃缟蝇属内不同亚属间、种间系统发育关系,验证了双鬃缟蝇属不是单系群,双鬃缟蝇属可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