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糖介导的平滑肌细胞功能改变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IAJUN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diabetes,DM)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率和严重性远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而AS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故深入研究糖尿病加速AS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正常血管壁中的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只存在于动脉中膜中,以收缩型为主,其增殖速度很慢。糖尿病状态下,高糖、活性氧等刺激损伤血管内皮,内皮细胞、炎性细胞和血小板等释放大量生长因子和趋化因子,使VSMCs从生长抑制中得以释放;同时上述细胞还能分泌大量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后者催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促使VSMCs从中膜迁移至内膜。迁移到内膜层的VSMCs可分泌多种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促使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和泡沫细胞的形成。因而,VSMCs增殖和迁移是糖尿病AS斑块形成的中心环节。细胞周期作为增殖信号级联反应的最终途径,被各种有丝分裂刺激所共享。细胞周期分为有丝分裂间期(G1期、S期和G2期)和有丝分裂期(M期),其中的各个检查点均有相应的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及其抑制剂(CDK inhibitor,CDKI)对其进行调控。血管损伤后,VSMCs响应有丝分裂原刺激从G1期进入S期;其中cyclinD1-CDK4和cyclinE-CDK2在这一转换期间按序发挥作用,是这一时期的细胞周期进程所必需的。许多药剂,包括抗VSMCs增殖剂,以及抗血栓和抗血小板剂,可以改变细胞周期中的一个或多个调节事件,导致细胞周期进程的阻断,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1 是 PARP家族最主要的亚型,发挥了 90%的PARP活性。PARP-1通过催化自身和其他染色质相关蛋白的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poly(ADP-ribosyl)ation,PARylation)化来修复DNA。此外,PARP-1涉及多种细胞功能,包括基因转录调控、细胞周期进展、炎症、能量代谢和细胞迁移。糖尿病状态下,氧化应激、亚硝酸盐等损伤DNA,PARP-1能够识别DNA单链或双链损伤并被激活。先前一系列研究已证实PARP-1在糖尿病心肌病、肾病、视网膜病及神经系统损害中的重要作用,然而其在糖尿病加速血管内膜增生中的作用尚未阐明。研究目的1.观察高糖刺激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中PARP-1表达的影响;2.研究PARP-1在高糖诱导的HASMC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3.研究PARP-1在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中的作用。研究方法1.HASMCs的培养及分组用含2%FBS的SMCM培养基对HASMCs进行体外培养,置于5%CO2,37℃孵育箱。分组一:根据高糖不同刺激时间进行分组:0小时、24小时、72小时、5天;分组二:正常对照组(NC,5.5 mM葡萄糖)、高渗对照组(OC,5.5 mM葡萄糖+27.5 mM甘露醇)、高糖刺激组(HG,33 mM葡萄糖)、高糖+PARP-1抑制剂组(HG+PJ34,33 mM葡萄糖+5μM PJ34);刺激72小时后收集细胞和培养基。2.HASMCs增殖检测用Cell-LightTMEdU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3.流式细胞术检测收集干预后的细胞,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4.HASMCs迁移检测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情况。5.明胶酶谱检测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各组HASMCs上清液中MMP2和MMP9的活性。6.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提取不同干预组HASMCs的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ARP1、PAR、MMP2、MMP9及PCNA在蛋白水平的变化,以β-actin为内参照蛋白。7.实验动物模型构建和组织获取实验动物对象为C57BL/6小鼠和C57BL/6/PARP-1基因敲除小鼠,均为8周龄、雄性、体重约25 g。将10只C57BL/6小鼠和10只C57BL/6/PARP-1-/-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剂量为 50mg/kg/d,另外 10只C57BL/6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作为对照组,连续注射5天。2周后检测随机血糖值,大于16.7 mmol/l为1型糖尿病造模成功。最终实验动物分组如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C57BL/6小鼠组、糖尿病PARP-1-/-小鼠组。造模成功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小鼠均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术后3周取材。剥离整根主动脉包括左侧颈总动脉,放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流水冲洗后进行石蜡包埋和切片。8.人体血管组织获取和分组与本院移植中心合作,收集人体冠状动脉各分支。查看患者资料,排除恶性肿瘤、急性炎症性疾病与风湿等系统疾病患者的组织。临床血管标本获取后,迅速放入4%多聚甲醛中,固定24小时后流水冲洗过夜,切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远段部分5 mm段进行石蜡包埋和切片。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血管内膜有无增生将组织分为正常组和增生组。9.组织形态及免疫组织染色对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ARP-1、MMP2、MMP9 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水平。10.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v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误(Mean±SEM)表示,采用One-way ANOVA和Tukey post-hoc方法进行分析,p值<0.05时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高糖刺激促使HASMCs中PARP-1的表达增加用高糖(33mM,HG)刺激HASMCs,Western Blot检测发现PARP-1蛋白表达量于72小时达高峰。2.高糖刺激通过上调PARP-1促进HASMCs增殖Cell-LightTM EdU检测结果发现,与NC组和OC组相比,HG刺激显著提高了HASMCs对EdU的摄取率;在HG环境下,加入PARP-1抑制剂PJ34则很大程度的减低了 EdU摄取率。流式细胞周期检测发现,与NC组和OC组相比,HG组G1期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而S期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J34显著抑制了 HG诱导的G1-S期转换。Western Blot结果提示,相比于与NC组和OC组,HG组中PARP-1活性产物PAR和G1-S期转换的重要标志物PCNA表达均明显上升;PJ34可显著抑制HG诱导的PAR、PCNA表达的增加。以上说明HG刺激可通过上调PARP-1的表达和活性,促进细胞G1-S期转换,进而促进HASMCs增殖。3.高糖刺激通过上调PARP-1促进HASMCs迁移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与NC组和OC组相比,HG组HASMCs的迁移率显著提高;HG+PJ34组相比于HG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检测结果显示,相比于NC组和OC组,HG组MMP2和MMP9表达和活性显著提高;在HG环境下,加入PJ34可显著抑制MMPs的表达和活性。4.PARP-1促进糖尿病小鼠血管内膜增生H&E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C57BL/6小鼠颈动脉内膜明显增厚;糖尿病PARP-1-/-小鼠颈动脉内膜厚度相比于糖尿病C57BL/6小鼠明显减小。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C57BL/6小鼠颈动脉内膜明显增厚,其中PARP-1、PCNA、MMP2和MMP9的表达明显增加;相比于糖尿病C57BL/6小鼠,糖尿病PARP-1-/-小鼠颈动脉内膜中PCNA、MMP2和MMP9的表达明显减低。另外,我们用主动脉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颈动脉切片一致。5.PARP-1在人冠状动脉内膜增生中的作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增生组内膜中PARP-1、PCNA、MMP2和MMP9的表达明显增加,与小鼠实验结果一致。研究结论1.在高糖刺激下的HASMCs和糖尿病血管中,PARP-1的表达上调。2.PARP-1通过促进细胞G1-S期转换,促进HASMCs增殖;通过上调MMP2、9的表达和活性,促进HASMCs迁移。3.糖尿病小鼠体内,PARP-1上调可促进VSMCs增殖、迁移及内膜增厚,敲除PARP-1可有效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研究背景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代谢记忆”在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中的作用。“代谢记忆”是指早期高糖环境引起的血管应激现象在血糖正常后可以持续存在,高糖似乎能够被血管、心脏、肾脏和眼睛等器官所“记忆”。目前研究认为表观遗传学可能是代谢记忆的潜在机制。表观遗传修饰在调节组织特异性基因表达中起着关键作用,其改变可能会导致基因功能和代谢的长期变化,这种变化会持续疾病的整个过程。表观遗传学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等,它们共同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途径,调节相关基因表达,涉及血管、心脏、肾脏和眼睛等器官,参与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AS)、糖尿病心肌病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根据沿基因组的分布,5-甲基胞嘧啶被认为是DNA的第五个碱基---它构成了表观遗传学中染色质修饰的一部分。甲基化的胞嘧啶分散在整个基因组中,而未甲基化的残基主要位于称为CpG岛的特定区域内。小鼠基因组中的37,000个CpG岛代表1-2%的DNA,并且通常位于管家基因的59个启动子区域中,与编码区域重叠到不同程度。通常情况下,CpG岛通常是未甲基化的,相关基因转录活跃;然而CpG岛的序列富含CpG二核苷酸,其是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的最佳底物,但当这些区域经历甲基化时,相关基因的转录受到抑制。近年来研究发现,PARP-1不仅能调节转录因子的表达和活性,还能影响表观遗传学修饰和染色质重塑,进而调控基因的表达。Schreiber等人发现,组蛋白的多聚ADP核糖化能致使DNA损伤位点染色质结构开放,这是PARP-1第一次被证实具有表观遗传调节功能。Lodhi等人表明,PARP-1在有丝分裂中可作为一种全基因组的表观遗传学标记物存在。他们报告称,PARP-1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转录起始位点建立稳定的表观遗传标记,这些标记是有丝分裂后转录组重启的先决条件。PARP-1还能通过调控启动子的多聚ADP核糖化水平和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影响线粒体DNA的修复和转录。此外有研究发现,PARP-1可以调节DNMT-1的表达和活性,进而影响DNA的甲基化模式。全基因组分析表明,抑制PARP-1的活性对不同功能基因和不同基因区段的DNA甲基化模式有不同影响,因而其对DNA甲基化的调控机制非常复杂。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已经证实PARP-1在高糖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基因谱芯片技术筛选出PARP-1的下游分子,验证它在VSMC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并深入探讨PARP-1调节该分子的具体机制。研究目的1.筛选PARP-1抑制后显著差异表达且与细胞增殖和迁移相关的分子,并验证芯片结果;2.验证该下游分子在HASMC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3.探索PARP-1调控该下游分子表达的具体机制。研究方法1.表达谱芯片分析HASMCs经高糖(HG,33 mM葡萄糖)、高糖+PARP-1抑制剂(HG+PJ34,33 mM葡萄糖+5μM PJ34)处理72小时后,提取总RNA,用于表达谱芯片检测。2.腺病毒转染细胞用腺病毒空载(OE-N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2基因过表达腺病毒组(OE-TFPI-2)、干扰腺病毒对照(shRNA-NC)和TFPI-2基因干扰腺病毒(shRNA-TFPI-2)分别转染HASMCs。过夜培养后更换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72小时,或加入高糖(30mM)或高渗溶液继续刺激细胞72小时。3.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提取不同干预组HASMCs的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FPI-2、MMP2、MMP9及PCNA在蛋白水平的变化。采用Image J软件分析条带的平均密度值和面积,以β-actin为内参照蛋白。4.HASMCs增殖检测用Cell-LightTM EdU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5.流式细胞术检测收集干预后的细胞,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6.HASMCs迁移检测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迁移情况。7.明胶酶谱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各组HASMCs上清液中MMP2和MMP9的活性。8.DNA甲基化检测利用 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网站查找 TFPI-2 启动子转录起始点上游5000 bp及下游1000 bp的序列;利用CpG岛在线预测网站http://www.ebi.ac.uk/Tools/seqstats/embosscpgplot/预测序列潜在的 CpG 岛。用Agena EpiDesigner程序对该序列进行引物方案设计。亚硫酸盐处理待检测DNA样品,进行Agena MassArray系统甲基化检测。9.实验动物模型构建实验动物对象为C57BL/6小鼠和C57BL/6/PARP-1基因敲除小鼠,均为8周龄、雄性、体重约25 g。将10只C57BL/6小鼠和10只C57BL/6/PARP-1-/-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剂量为50mg/kg/d,另外10只C57BL/6小鼠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盐缓冲液作为对照组,连续注射5天。2周后检测随机血糖值,大于16.7 mmol/l为1型糖尿病造模成功。最终实验动物分组如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C57BL/6小鼠组、糖尿病PARP-1-/-小鼠组。造模成功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小鼠均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手术,术后3周取材。1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4%多甲醛固定后的小鼠左侧颈总动脉进行石蜡包埋,用石蜡切片机进行切片,固定厚度为5μm,切片做好编号。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FPI-2的表达水平,检测所用的一抗为兔来源TFPI-2抗体(1:40),4℃孵育过夜。PBS清洗后,孵育兔二抗,DAB显色后,Harris苏木素溶液染核,进行程序性脱水后封片。11.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v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误(Mean±SEM)表示,采用One-way ANOVA和Tukey post-hoc方法进行分析,p值<0.05时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筛选PARP-1作用的下游分子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显示,相对于HG组,HG+PJ34组中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2的表达明显升高,后者可负向调节VSMCs的增殖和迁移。为了验证基因芯片结果,我们用Western Blot定量分析检测TFPI-2的蛋白表达量,与NC组相比,HG组TFPI-2表达明显减低;而HG+PJ34组相对于HG组其TFPI-2表达明显升高。颈动脉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C57BL/6小鼠颈动脉内膜中TFPI-2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相比于糖尿病C57BL/6小鼠,糖尿病PARP-1-/-小鼠血管内膜中TFPI-2的表达明显升高。2.TFPI-2在HASMCs增殖和迁移中的作用Cell-LightTM EdU检测结果表明,过表达TFPI-2可明显减低HASMCs的EdU摄取率;而沉默TFPI-2后EdU摄取率明显增加。Western Blot结果提示,过表达TFPI-2后HASMCs中PCNA表达水平明显减低;而沉默TFPI-2后PC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TFPI-2可明显减低HASMCs的迁移率;而沉默TFPI-2后细胞迁移率明显增加。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检测结果也发现,过表达TFPI-2可明显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和活性;而沉默TFPI-2后MMPs的表达和活性明显减低。3.TFPI-2在高糖诱导HASMCs增殖中的作用我们用OE-NC和OE-TFPI-2腺病毒转染HASMCs,再用高糖(HG)或高渗(OC)溶液继续刺激72小时。Cell-LightTM EdU检测结果发现,与OE-NC组相比,HG刺激提高了 HASMCs对EdU的摄取率;而在HG环境下,过表达TFPI-2显著降低了 EdU摄取率。流式细胞周期检测结果表明,过表达TFPI-2可显著抑制HG诱导的G1-S期转换。Western Blot定量分析结果提示,过表达TFPI-2可明显逆转HG诱导的PCNA表达的增加。4.TFPI-2在高糖诱导HASMCs迁移中的作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表明,与OE-NC组相比,HG刺激显著提高了HASMCs的迁移率;过表达TFPI-2可有效抑制HG诱导的细胞迁移。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检测结果提示,HG刺激下HASMCs中MMP2和MMP9表达和活性均有增加;而过表达TFPI-2可有效逆转HG的作用。5.PARP-1促使TFPI-2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升高Sequenom MassArray质谱数据显示,与OC组相比,HG组TFPI-2启动子CpG3位点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而抑制PARP-1能明显减低CpG3、4位点的甲基化水平。6.TFPI-2基因的去甲基化促进其表达我们应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dC刺激HASMCs,以探索HASMCs中TFPI-2甲基化水平能否影响其基因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HG组相比,HG+5-Aza-dC组TFPI-2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相应的,其下游因子PCNA、MMP2和MMP9表达明显减低。研究结论1.在高糖刺激的HASMCs和糖尿病血管内膜中,PARP-1上调可抑制TFPI-2的表达;2.TFPI-2可以抑制细胞G1-S期转换,下调MMP2、9的表达和活性,进而抑制高糖诱导的HASMCs增殖和迁移;3.PARP-1促使TFPI-2启动子区域CpG位点甲基化水平升高,这与TFPI-2的表达抑制有关。研究背景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gamma(PPARy)是一类核转录因子,在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PARγ被配体激活后,在RXRα的辅助下与靶基因启动子上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反应元件(PPRE)结合,使靶基因活化和表达。在人类早期AS病变和大鼠动脉球囊损伤后形成的新生内膜中,PPARγ的表达上调,表明PPARγ可能在血管受损后的重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PPARγ激活剂能减弱有丝分裂原诱导的p27的降解,抑制cyclins/CDKs复合物的活性,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此外,PPARy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Ets-1的表达及随后MMPs的产生,抑制ECM降解和VSMCs迁移。在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和大多数组织中,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含量丰富,其形成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AGEs的特异性受体(RAGE)广泛表达于VSMCs、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AGEs可与RAGE相互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AGEs可以刺激VSMCs的增殖和迁移,加速AS和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PPARγ激动剂除了直接调控细胞周期进展和MMPs的表达,还可通过下调RAGEs的表达,抑制AGEs诱导的VSMCs增殖、迁移和内膜增生。论文Ⅱ部分证实,TFPI-2可以抑制细胞周期G1-S期转换和MMP2、9的表达及活性,然而其是间接抑制还是直接抑制尚不清楚。分泌到ECM的TFPI-2可以间接抑制血纤维蛋白溶酶和胰蛋白酶介导的MMPs的活化。核定位的TFPI-2可与转录因子AP-2α相互作用,负向调节MMP-2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进而抑制细胞迁移。另外有研究表明,TFPI-2可通过促进PPARγ的磷酸化来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从而减少ECM的降解,延缓AS病变的发生并增加斑块稳定性。因而,PPARy激活可能是TFPI-2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下游通路之一。人参皂苷作为人参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有益于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治疗。结构上,人参皂苷包含一个疏水性的三萜骨架,其C3、C6、C20位点连接有亲水性的糖基或羟基,大多存在同型异构体,而人参皂苷同型异构体可能因其立体选择性而呈现不同生物学效应。人参皂苷Rg3被公认为是PPARγ的天然配体,因其有相邻两个羟基连接在手性中心C-20位点,故存在同型异构体20(R)-Rg3和20(S)-Rg3。研究发现,人参皂苷20(S)-Rg3对血管内皮细胞中PPARγ的激动作用要比20(R)-Rg3强10倍;Rg3同型异构体可通过不同程度的激活PPARγ,不同程度的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介于合成型PPARy激动剂如罗格列酮可能增加心肌梗死的发生和心血管死亡率,研究天然的新型PPARγ激动剂对于治疗糖尿病血管内膜增生和AS斑块形成具有重大临床意义。本实验将进一步研究人参皂苷Rg3同型异构体对PPARγ的立体选择性;探索Rg3同型异构体是否可以通过对PPARy的不同程度激活作用,对AGEs诱导的VSMCs增殖、迁移及糖尿病AS斑块形成表现出不同的治疗效果。研究目的1.验证PPARγ是否为TFPI-2的下游靶分子;2.验证Rg3同型异构体对PPARγ的不同程度激活作用;3.比较Rg3同型异构体对AGEs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索其分子机制;4.比较Rg3同型异构体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并探索其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细胞培养及分组(1)用含2%FBS的SMCM培养基对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HASMCs)进行体外培养,具体分组为:分组一:腺病毒空载组(OE-NC)、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2基因过表达腺病毒组(OE-TFPI-2);分组二:干扰腺病毒对照组(shRNA-NC)、TFPI-2基因干扰腺病毒组(shRNA-TFPI-2);分组三:OE-NC 组、AGEs+OE-NC 组、AGEs+OE-TFPI-2 组;(2)体外培养小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系(MOVAS细胞)和人源胚胎肾(HEK)293T细胞,用含10%FBS、5.5mM糖的DMEM培养基。具体分组为:分组一:正常对照组(Control 组)、20(R)-Rg3 10μmol/l组、20(R)-Rg3 25μmol/l组、20(R)-Rg3 50μmol/l组、20(S)-Rg3 10μmol/l 组、20(S)-Rg3 25μmol/l组、20(S)-Rg3 50μmol/l 组;分组二:Control 组、AGEs 组、AGEs+20(R)-Rg3 10μmol/l 组、AGEs+20(R)-Rg325μmol/l 组、AGEs+20(R)-Rg3 50μmol/l 组、AGEs+20(S)-Rg3 10μmol/l 组、AGEs+20(S)-Rg3 25μmol/l 组、AGEs+20(S)-Rg3 50μmol/l 组;分组三:Control组、AGEs 组、AGEs+20(R)-Rg3 组、AGEs+20(R)-Rg+GW9662组、AGEs+20(S)-Rg3、AGEs+20(S)-Rg3+GW9662 组。2.HEK293T细胞质粒转染及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将构建好的报告质粒(PPRE)X3-TK-luc、表达质粒pSG5-PPARγ和表达质粒pSG5-RXRα共转染HEK293T细胞。转染6小时后更换新鲜培养基,加入AGEs及不同浓度20(R)-Rg3和20(S)-Rg3后继续培养24小时,检测荧光素酶活性。3.MOVAS细胞增殖检测用CCK-8及Cell-LightTMEdU方法检测经干预后细胞的增殖情况。4.流式细胞术检测收集干预后的细胞,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5.MOVAS细胞迁移检测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干预后细胞的迁移情况。6.明胶酶谱检测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各组MOVAS细胞上清液中MMP2、9的活性。7.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分组将雄性ApoE-/-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柠檬酸缓冲液,对照组小鼠仅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剂量为50mg/kg/天,连续5天。2周后检测随机血糖值,大于16.7 mmol/l为1型糖尿病造模成功。将小鼠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 组)、单纯糖尿病组(DM 组)、DM+20(R)-Rg3 组、DM+20(R)-Rg3+GW9662 组、DM+20(S)-Rg3 组、DM+20(S)-Rg3+GW9662 组。普食喂养6周后给予药物干预,Rg3采用腹腔注射方式给药(10mg/kg,隔天1次),Control组和DM组仅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GW9662采用灌胃的方式给药(3mg/kg/天),其他组仅给予等体积PBS。小鼠于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小鼠随机血糖水平,然后将小鼠安乐死,留取心脏组织及血液并适当保存。8.血脂谱检测取材前心脏取血,离心取上清液,样品送入医院检验科,分别测量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9.组织标本病理学检测对主动脉行大体油红O染色以评估斑块负荷。主动脉根部连续切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免疫荧光双染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测量主动脉根部斑块横断面面积、斑块内处于增殖状态的平滑肌细胞(PCNA/α-SMA)数目和MMP2、9的含量百分比。10.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提取小鼠主动脉组织及不同干预组细胞的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D1、cyclinE、PCNA、MMP2 及 MMP9 在蛋白水平的变化,以 β-actin 或GAPDH为内参照蛋白。11.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v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用均数±标准误(Mean±SEM)表示,采用One-way ANOVA和Tukey post-hoc方法进行分析,p值<0.05时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AGEs刺激下TFPI-2表达下调可以抑制PPARγ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OE-NC组相比,OE-TFPI-2组PPARγ表达明显升高;而相比于shRNA-NC组,shRNA-TFPI-2组PPARγ表达明显减低。在AGEs刺激MOVAS细胞中,TFPI-2和PPARy表达明显下降;而过表达TFPI-2可有效逆转AGEs诱导的PPARγ表达的变化。因而,TFPI-2可以正向调控PPARγ的表达,结合先前多个研究已证实PPARγ是调节VSMCs增殖和迁移的重要核转录分子,我们认为PPARγ可能是TFPI-2调节VSMCs增殖和迁移的下游靶点之一。2.Rg3同型异构体对PPARγ的激活作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Rg3同型异构体对PPARγ的激活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10、25、50μmol/l),且20(S)-Rg3的作用比20(R)-Rg3强。3.Rg3同型异构体对AGEs诱导的MOVAS细胞增殖的影响CCK8 检测结果显示,20(R)-Rg3(10、25、50μmol/l)和 20(S)-Rg3(10、25、50μmol/l)对MOVAS细胞均无细胞毒性;Rg3同型异构体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AGEs诱导的MOVAS细胞增殖,其中25μmol/l和50μmol/l 20(S)-Rg3的抑制作用相对于同浓度的20(R)-Rg3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选择25μmol/l Rg3进行以下实验。Cell-LightTM EdU检测进一步证实,Rg3同型异构体均可通过激活PPARγ抑制EdU摄取率,而20(S)-Rg3的作用更强。4.Rg3同型异构体对AGEs诱导的MOVAS细胞周期进展的影响流式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与AGEs组比较,20(R)-Rg3+AGEs组和20(S)-Rg3+AGEs组的G1期细胞数目升高而S期细胞数目明显减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g3同型异构体均能有效的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cyclinE和PCNA的表达。上述结果中,20(S)-Rg3比20(R)-Rg3的作用更强,而抑制PPARγ可很大程度的抵消Rg3的作用。5.Rg3同型异构体对AGEs诱导的MOVAS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和AGEs组比较,20(R)-Rg3和20(S)-Rg3均可降低细胞迁移率。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检测发现,Rg3同型异构体均能有效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和活性。上述结果中,20(S)-Rg3比20(R)-Rg3的作用更强,且抑制PPARγ可很大程度的抵消Rg3的作用。6.实验小鼠的基本情况及指标实验末,DM+20(S)-Rg3组小鼠血糖水平较DM组明显减低;各组小鼠的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7.Rg3同型异构体对糖尿病小鼠体内AS斑块负荷和面积的影响大体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DM组相比,注射Rg3同型异构体可有效降低斑块负荷。H&E染色发现,Rg3干预组的斑块横断面面积较DM组均显著减小。上述结果中,20(S)-Rg3的作用比20(R)-Rg3强,而PPARγ抑制剂干预可以很大程度的抵消其作用。8.Rg3同型异构体对糖尿病小鼠体内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荧光双染结果显示,20(R)-Rg3+DM组和20(S)-Rg3+DM组小鼠AS斑块内PCNA+αSMA+双阳性细胞数目较DM组明显减少,提示处于增殖状态的VSMCs数目减少。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Rg3干预组小鼠AS斑块内MMP2和MMP9表达量较DM组明显减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DM组相比,,Rg3干预组中cyclinD1、cyclinE、PCNA、MMP2及MMP9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减低。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与 DM 组相比,,Rg3 干预组中 cyclinD1、cyclinE、PCNA、MMP2及MMP9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减低。上述结果中20(S)-Rg3比20(R)-Rg3的作用更强,而抑制PPARγ可很大程度的抵消其作用。研究结论1.PPARγ是TFPI-2的下游靶分子;2.Rg3同型异构体均可激活PPARγ,其中20(S)-Rg3的激活作用更强;3.Rg3同型异构体均可通过激活PPARγ,抑制细胞G1-S期转换和MMP2、9的表达和活性,进而抑制AGEs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其中20(S)-Rg3的作用更强;4.Rg3同型异构体均可通过激活PPARγ抑制糖尿病AS斑块形成,其中20(S)-Rg3的作用更强。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乡村是人类生活的根基。中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在农业时代形成的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源头,乡村积淀了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基因,展现着中华文明的生产和生活、社会和文化、历史和政治等要素。在现代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城市,乡村的弊病日益明显。农村人口大量流失,导致了空心村、老龄化以及留守儿童等社会现象,城乡差距逐渐加剧,乡村日益走向衰落,乡村脆弱性增强,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应运提出。在新
学位
随着现代工业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土壤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民健康带来了长期严重的威胁。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扩散的监控与预防就成为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要工作。传统的土壤重金属检测的化学分析法费效比低且耗时较长,无法大面积快速开展工作。作为现代探测新技术的高光谱遥感可以快速获取包括物质组成在内的大量清晰地表信息,可以作为土壤重金属大面积快速检测的技术手段。本文开展了高光谱特征参
目的:确定促发吞咽活动的皮质吞咽区所在的位置以及具体的神经元类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新型的皮质中风后吞咽障碍小鼠模型,评价电针廉泉穴对模型小鼠吞咽功能的改善作用。并进一步以损伤对侧皮质吞咽区的锥体神经元为切入点探讨电针廉泉穴的起效机制。方法:实验一:小鼠吞咽活动相关的皮质神经元所在位置、类型以及功能本部分的实验分三阶段进行。首先选用6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常规手术麻醉后,进行颈部手术,暴露小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交流方式是阅读教学。科学合理的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可满足性(Satisfiability,SAT)问题是判定对于任意给定的一个合取范式(Conjunc-tive Normal Form,CNF)公式,是否存在对其变元的一个真值指派使得公式取值为真。该问题在人工智能、定理自动证明、集成电路设计、计算复杂性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研究表明:当k≥2时,随机k-SAT问题具有以子句数与变元数的比值为参数的SAT-UNSAT相变现象。然而,对于正则(k,s)-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是连香树科一种雌雄异株的高大落叶乔木,全球现存仅1属2种。因其在系统演化中处于原始地位,并且对植物的系统演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文主要以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为研究对象,从地理分布格局和潜在适生区预测两个部分对其分布进行研究。在地理分布格局部分,通过相关资料和网站搜集得到70条连香树科植物的化石记录,并结合
玉米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饲料和工业加工原料的主要来源。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人们对玉米品质和产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种子发育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鉴定和研究调控玉米种子发育的关键基因,解析玉米种子发育的分子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PPR(Pentatricopeptide repeat)基因是2000年发现的一个大的基因家族,成员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在陆生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