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是连香树科一种雌雄异株的高大落叶乔木,全球现存仅1属2种。因其在系统演化中处于原始地位,并且对植物的系统演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本文主要以珍稀濒危植物连香树为研究对象,从地理分布格局和潜在适生区预测两个部分对其分布进行研究。在地理分布格局部分,通过相关资料和网站搜集得到70条连香树科植物的化石记录,并结合古地质、古气候资料对连香树科植物的地史分布进行统计分析;通过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和相关文献搜集、筛选得到464条连香树分布数据,结合当前气候条件下的19个气候因子数据对连香树的分布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在潜在适生区预测部分,利用刀切法和方差膨胀因子分析法筛选得到对连香树分布影响最大的7个气候因子变量,结合未来2050 s(2040-2060)、2070 s(2060-2080)气候条件下的气候因子数据以及连香树分布数据,利用Max Ent模型对连香树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分析。在连香树的地理分布格局部分,数据统计结果表明:(1)连香树科植物起源于白垩纪晚期,晚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为连香树科植物的生存、演化和扩散提供了优良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其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分布重心也逐渐从北美洲向亚欧大陆转移。第三纪末气候开始恶化,到第四纪时期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气温呈周期性的下降和升高。北美和欧洲大部分地区被冰川覆盖,连香树科植物在这些地方逐渐灭绝。东亚地区受冰川影响较小,在中国和日本部分地区形成了“避难所”,连香树得以保存下来,形成如今的中国-日本分布格局。(2)连香树当前在日本的水平分布范围在东经138.358°~145°和北纬35.52°~43.485°之间。在中国的水平分布范围在东经101.507°~119.68°和北纬23.614°~36.169°之间,垂直分布范围为650~2 700 m,集中分布在1 000~2 000 m之间。分布范围共覆盖13个省(直辖市)、130个区(县)和超过55个自然保护区。植被区划覆盖了2个区域7个地带,气候区划覆盖了6个一级区划13个二级区划,植物区系覆盖了2个区3个亚区6个地区17个亚地区。在连香树的潜在适生区预测部分,研究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具有很好的模拟预测连香树潜在适生区的能力,AUC值均大于0.9。年均降水量(Bio12)和最冷月最低温(Bio6)能够为连香树的潜在适生区预测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2)当前气候条件下连香树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围绕横断山区-秦巴山区-鄂渝湘山区分布,同时南阳盆地、淮阳丘陵与东部部分地区也处于适生区范围内。未来气候条件下的潜在适生区范围与当前相比变化不大,但适生区面积总体处于收缩趋势。(3)物种扩散包括无限扩散和无扩散两种极端形式,在这两种扩散方式下连香树的潜在适生区面积均在收缩,说明气候变化确实会对连香树的分布造成负面影响。(4)由于连香树的潜在适生区在向海拔更高的云贵高原地区扩散,同时在东北地区方向的安徽省、河南省交界处有部分收缩,因此其分布重心在逐渐向西南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