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8-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对外贸易总额从206.4亿美元增至4.16万亿美元,年均16.4%的增长率。然而近年来,尽管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但贸易结构却不均衡,货物贸易顺差迅速增长。纵观我国货物进口商品结构可以发现:进口货物总额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下降约8.2个百分点;机电产品的进口比重从52.7%降至43%,降幅明显;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比重也从28.1%降至27.9%;消费性商品中主要资源性中间品的进口比重较大,消费品进口规模逐年扩大但比重依然较小等。2012年4月30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等都提出:要注重进口贸易,扩大进口规模,促进对外贸易基本平衡,进一步优化我国进口商品结构,提高进口商品的综合效应。本文以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事实为出发点,以金融危机后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及国家“十二五”规划等为背景,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我国进口货物商品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首先,本文从总量规模和具体结构两方面分析我国进口货物商品结构发展现状,进而总结出我国进口货物商品结构的特点;接着,对我国进口货物商品总量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SITC分类的进口货物商品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不同类别的进口货物商品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后从调整进口战略和调整进口货物商品结构等方面提出优化我国进口商品结构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