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功耗蓝牙的优化RBF神经网络室内定位算法研究

来源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ge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室内定位技术和无线信号、智能算法的紧密结合。人们对位置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常需获得物体的位置信息。因此,低成本、高性能的室内定位算法成为本文的研究目标。本文主要在低功耗蓝牙的基础上进行室内定位算法的优化研究,并分别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和实验分析。文章首先分析几种常用室内定位算法的优缺点,选择采用位置指纹算法进行位置估计,并使用径向基(Radic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作为其在线定位阶段的匹配算法。通过RBF神经网络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快速转化为简单的线性问题,最终拟合出“指纹”对应的函数关系模型。并根据RBF神经网络的原理公式引出需要优化的参数——扩展速度(spread)。接下来文章选择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ition,PSO),利用其结构简单、寻优机制可维持群体多样性的优势,结合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秀的全局寻优能力,提出使用混合粒子群算法(PSO-GA)经过有限次迭代后,搜索出spread最优值。由此避免粒子寻优过程中陷入局部极值,进而提高RBF神经网络模型的估计能力和泛化能力。其次,为获得实验的样本数据,文章在低功耗蓝牙协议栈的基础上,选择TI公司的CC2640芯片为核心,搭建iBeacon基站作为发射蓝牙信号的模块。并且利用Android开发智能手机端应用程序,实现接收显示蓝牙信号强度值(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的功能。同时在室内定位空间中建立坐标系,划分网格点,实地测试RSSI值接收情况并选择相对较强的位置部署iBeacon基站,搭建数据采集平台后获取样本数据。针对环境因素对信号造成的干扰,将RSSI值中的奇异值剔除,随后使用卡尔曼滤波处理余下的数据,达到削减信号噪声、平滑RSSI值的目的。最后,在MATLAB仿真平台上对涉及的算法进行实验仿真分析。分别使用PSO和PSO-GA算法搜寻spread因子最优值建立相应定位模型。从定位模型的定位精度、稳定性等性能指标出发,重点分析RBF神经网络模型、PSO-RBF神经网络模型和PSO-GA-RBF神经网络模型的定位性能,得出PSO-GA-RBF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定位精度更高,误差波动更小的优点。
其他文献
随着人工智能在科研领域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手势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哑语手势识别技术有助于聋哑人与非聋哑人之间的智能交流。然而
本文开发了一种控制精度高、操控灵活、传递精度高、方便实用的转向控制系统以代替中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底盘机械拉杆转向技术,并解决多拉杆系统存在的整机布置困难、杆系占用整机空间大、杆系转向变形大、操纵稳定性差、轮胎易磨损、转向系统维修性差等问题。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转向机构运动学优化分析。通过多体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转向机构模型,完成了约束设置、驱动仿真和设计优化分析。(2)根据优化分析后的转
广州4,5号线直线电机型转向架是我国中车青岛四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股份)引进欧洲庞巴迪的转向架技术,具有过曲线能力强、爬坡性能好、工程造价低、振动噪声低等特点
如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临床诊断工具。它没有电离辐射,可以提供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和多方位成像。然而它的发展受限于其较慢的成
固定开关频率脉宽调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中,但是由于固定开关频率从而产生高频的离散谐波和电磁噪声,针对这一问题,随机调制技术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并且已经证明随机调制技术能够有效降低电磁噪声,本文将从理论、仿真以及实验对随机调制技术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控制方式以及调制方式,并重点对比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SPWM调制和SV
近几年,移动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并在工业、农业、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精确的位姿估计是实现自主导航和智能控制的基础,也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视觉传感
数据查询是无线传感器网络完成监控和侦查任务主要手段。因此,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要通过数据隐私保护技术防止信息泄露和被篡改,利用数据管理技术来完成数据查询和访问控制等任
在医疗康复、人机交互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利用计算机技术理解人体局部图像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一些人脸属性合成和编辑方法以及3D手势估计方法相继提出,并逐渐在相关领域得到
深度神经网络作为实现人工智能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已获得广泛应用。其中,卷积神经网络极大的促进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计算机已经可以实现对图像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加重了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状况,国内外的研究者们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分布式电源得到了迅速发展。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