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劳动的动力来源,承载着人类的生命活动,近些年来随着体能的发展在社会上受到了高度关注,然而在学校体育中体能的发展则比较缓慢,长期处于一个说而不做的状态,体育课频繁出现运动强度低和运动密度小的情况,从而导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没有得到很好的转变。高中阶段的体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个体终生体能锻炼的关键时期,起着引导和决定的重要作用,因此为改善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趋势,2017年版《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将体能状况作为运动能力重要的参考指标和表现形式,在课程分目标中将体能作为高中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重点之一。那么体育课教学如何做到提高学生体能水平、增进健康,如何进一步推进体能练习模块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需要我们进一步展开研究。本论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观察法对上海市杨浦区高中阶段体能练习的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同时运用行动研究法验证体能练习模块教学的可行性与效果。研究结论如下:1、在体能和发展体能的认知中,七到八层以上的教师和学生对体能的了解程度较高,并且能够认知到体能对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对高中阶段学生体能的具体定义还是比较模糊和混乱,其中70%以上的教师对体育课程标准中将体能练习设为必修必学模块的认知呈现出不明确的态度,这也反映出了学校方面忽视了对体育教师进行新课标的学习。2、在开设体能练习模块教学的规划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杨浦区75%以上的教师表示学校没有开设体能练习模块教学,其中85%以上的学生也选择否和不清楚。同时对15所高中体能练习课前准备的观察情况显示,除复旦附中和杨浦高级中学外所有学校在体能练习学期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的观察指标上没有制定明确的计划,但是都有在体育课基本部分末安排以素质练习为主的“课课练”。3、体能练习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如:练习开展的形式单一,主要以在体育课基本部分末安排课课练为主;体能练习内容的选择上普遍存在以运动技能的学习代替体能练习,以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为体能练习内容的应试现象,然而真正关乎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一般体能练习和提高体能锻炼能力的内容则较少,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趣味性;教学法的运用和教学组织不能较好的吸引学生参与学练;体能练习的运动负荷安排上,出现练习时间短、练习频率低、练习强度处于中等偏下的强度;课堂教学效果一般,师生满意度不高等问题。4、体能练习物质条件不能很好的保障练习的实施,出现了场地器材的提供比较单一、体育教师的体能专业程度有待提高、忽视体能锻炼文化宣传和发展工作等问题。5、师生对体能练习实施情况的满意度较低。教师问卷中各个满意度指标的均值都在2.50——3.00之间,更偏向于“一般满意”,学生问卷中各个满意度指标的均值都在3.00——3.50之间,更偏向于“不太满意”,总体上呈现出对体能练习的体验感略差的情况。6、通过行动研究的实践教学和调查结果显示出,体能练习模块教学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具有可行性,体能练习系统知识的教授能够培养学生体能锻炼意识和能力、趣味化的体能练习课堂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学练、高效的课堂组织和练习方法能够增加练习密度,从而提高课堂的运动负荷。7、提出推动体能练习进一步实施的建议。丰富体能练习开展方式、开展体能练习模块教学、借鉴现代体能训练学,丰富体能练习的内容和锻炼手段、调整上课模式,提高课堂运动密度,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因地制宜的创造保障体能练习实施的外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