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螯近方蟹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传播中的作用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yq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绒螯近方蟹的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在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传播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结果如下: 1.本文对绒螯近方蟹的生态习性和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实验研究。抱卵量与甲宽的关系为Q=865.82L-7275(r=0.97)。幼体发育分为5期溞状幼体和1期大眼幼体。胚胎、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的发育积温分别为219.4℃、226.35℃、49.3℃(以12℃为生物学零度)。 2.自然采集蟹和幼体具有较高的WSSV感染率。绒螯近方蟹亲蟹、卵、溞状幼体、大眼幼体和幼蟹的感染率分别为82.7%、79.3%、72%、0和42.5%。天津厚蟹、天津厚蟹潘状幼体和日本大眼蟹感染率分别为46.25%、66.7%、60%。 3.通过对绒螯近方蟹进行投喂感染,3d后实验组摄食明显下降,15d后个别出现行动缓幔,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体色发黄,30d后实验组死亡率为50%,对照组没有出现死亡。经核酸斑点杂交检测实验组Ⅰ、Ⅱ、Ⅲ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75%、70%和45%,对照组经检测为WSSV阴性。 4.本实验通过给健康凡纳滨对虾投喂感染的蟹以及采用感染的蟹与健康凡纳滨对虾共居来研究蟹在WSSV传播中的作用。投喂感染实验中10d内实验组对虾全部死亡,核酸斑点杂交的检测阳性感染率100%。共居感染实验中10d内实验组Ⅱ、Ⅲ对虾全部死亡,实验组Ⅰ死亡90%,三个实验组共30尾凡纳滨对虾经核酸斑点杂交检测阳性率100%。对照组没有出现死亡,核酸斑点杂交检测为阴性。 5.实验通过采集投喂病虾期间绒螯近方蟹排出的粪便、绒螯近方蟹投喂感染后投喂正常饵料排出的粪便和对照组投喂正常饵料绒螯近方蟹排出的粪便三种粪便投喂健康对虾的方法研究粪便在WSSV传播中的作用。粪便样品核酸斑点杂交检测均为阴性,投喂实验中对虾虽喜欢摄食粪便但摄食粪便的对虾未表现出白斑综合症特征,核酸斑点杂交也未检出阳性。
其他文献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自92年以来养殖一类宿主广且毒力强的对虾病原,给海水养殖业带巨大的经济损失。十几年来,各研究者从其组织病理学、免疫学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电视发射机技术应运而生。数字电视的发明与应用变革了传统的电视技术使电视技术的发展进入到了新的阶段。本文主要从数字电视发射机
河蟹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加工利用,对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很大作用.以河蟹(性腺已成熟)作为加工原料,在无废弃物和废弃物较少的加工技术基础上,创新加工工艺,以速冻、烘
PC-104 ALL-IN-ONE工控机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抗震性能好,工作温度宽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在工业控制、野外数据采集等恶劣环境中的应用。 PC-104 ALL-IN-ONE industrial comp
在循环水系统中繁育南方鲇苗种,经培养熟化,生物固定床滤材上形成致密均匀、丰厚饱满的生物膜,膜上含有较丰富的硝化细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且形成以绿藻门、裸藻门为
老师一再强调,明天公开课上,举手发言一定要积极,要踊跃.不过,老师扫一眼王小蕾,又再三叮嘱,不能回答也不能滥竽充数.
新课程的实施,无论是课程、教材的改革,还是教学、学习方式的变革,都要落实到课堂上来,课堂是新课程实施的载体,也是基点,因此,新课程的实施,要对以前的课堂文化进行改变.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自然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水域,属洄游性的水生经济动物,一生中要经历两次盐度变化。因而,中华绒螯蟹需要有合理的调节机制来维持洄游
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在新疆启动棉花目标补贴试点,这意味着自2011年起连续实施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将终结。新一季的棉花播种期临近,这一调整是否会影响棉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