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受体阻断剂的初步筛选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feng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自92年以来养殖一类宿主广且毒力强的对虾病原,给海水养殖业带巨大的经济损失。十几年来,各研究者从其组织病理学、免疫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等深入分子生物学水平的研究,对该病原有了很深了解。然而有关其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至今未见有报道, 本论文建立了96孔板上建立了对虾鳃膜受体蛋白和WSSV的特异结合模型,研究了二者结合的量比关系,及包被蛋白的最适量;还研究了TxitionX-100、SDS及NP40等表面活性剂对结合活性的影响,发现TxitionX-100和NP40可提高结合活性,而SDS则会使结合活性降低。通过本研究,改进了96孔板上病毒和鳃膜受体蛋白特异结合的技术。 研究了一些多糖对WSSV受体的阻断作用,筛选得到的三种多糖对WSSV的受体结合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包被对虾鳃膜受体蛋白,使受体结合与固相载体上,然后加入多糖H处理过的地高辛标记的WSSV,实验结果发现,多糖H处理过的WSSV结合活性有很明显的降低;把WSSV包被于固相载体上,加入分别用多糖A及多糖P处理过的地高辛标记的对虾鳃膜受体蛋白,结果显示,二者对鳃膜受体蛋白结合活性也有很明显的抑制作用。进行了多糖H对健康虾的抑制感染研究,结果表明多糖H对WSSV的感染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揭示了多糖抗WSSV感染的可行性。 通过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WSSV的两个粘附蛋白VP281及VP292,96孔板上分析其结合活性,结果显示VP281有很强的结合活性,提示了酵母表达的VP281能保持其原有的生物活性;分别研究VP292、VP281及其阳离子交换层析柱得到纯化样品对WSSV的受体阻断作用,发现都有很强的抑制效果,进一步说明二者特别是VP281在WSSV侵染过程中的重要性。阐明了VP281是WSSV的一个关键性粘附蛋白,同时也揭示了抗病毒策略的另一条途径是酵母表达产物的应用。
其他文献
2001年夏季,大连地区养殖的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爆发一种"红斑病".症状为患病海胆体表出现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粘性斑块,严重者斑块处破溃,体腔内容物从
本文主要通过不同的生物及免疫学技术和方法对细菌与不同抗体间的交叉反应进行了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一种新的对于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方法,并且利用这种方法对生产中的多个
分别在静水和循环水养殖条件下,用生物方法测定和比较了欧洲料、大江料和养殖场料喂养的"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的氮收支,同时用化学方法测定了其含氮排泄废物.蛋白质脂肪比对
本文采用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mtDNA-RFLP)、线粒体DNA的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序列的RFLP(Cyt b-PCR-RFLP)和测序(Cyt b-PCR-Sequencing)三种方法对星点笛鲷(Lutjanus st
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在快速建立纯系,研究基因定位、基因-着丝粒重组和性别决定机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研究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材料,
长江河口是世界大河口之一,是中国最长、径流量最丰富的河流.各种水系交汇于此,生态系统复杂.长江口也是各种经济鱼、虾、蟹的重要产卵场、索饵场或洄游渔场.因此对长江口生
本文以马粪海胆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成熟卵的受精率与受精卵的孵化过程及其浮游幼体在不同饵料、盐度下的变态发育过程,以及温度、盐度及体重对马粪海胆成体的摄食能、排便能、
本文使用RFLP技术分析了南海海域石斑鱼属野生蜂巢石斑鱼、鲑点石斑鱼、青石斑鱼、赤点石斑鱼和七带石斑鱼的种内和种间遗传多样性、种间亲缘关系和系统分化,构建了这五种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