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家族小说:现代民族国家的继续想像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u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族小说是现代文学重要的叙述类型,中国社会“家国同构”的特点使现代家族小说往往成为民族国家的寓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家族小说再次出现繁荣景象。本文以现代性为参照纬度,从民族国家想像的角度对新时期家族小说进行了再解读,从而探讨中国当代文学在全球化语境下对于现代民族国家的想像方式。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的理论支点和学术背景。在简要介绍安德森关于民族国家“想像的共同体”理论的基础上,对整个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对于民族国家的想像进行了梳理,并指出本文的基本目标,一方面在于以民族国家想像这一新的视野观照新时期家族小说,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论证的过程,在对当代文学参与建构民族国家的方式方法上获得些许启迪。 第二部分,正文:选择《古船》、《白鹿原》和《枫杨树山歌》这三部具有典型性的家族小说文本进行个案分析,说明中国当代文学对于民族国家如何走向现代的不同想像方式。《古船》指出传统家族意识影响和阻碍民族国家的现代进程,更尝试着进行将传统与现代、民族和西方统一起来的想像。《白鹿原》注意到反思政治、革命历史对于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还进一步深入民族历史文化层面探寻可供现代国家利用的资源,以一种民族自我建构的方式进行民族国家现代化的构想。《枫杨树山歌》解构家国意识,揭示了人面对存在困境的一种“逃亡”焦虑,并通过对个体原始生存欲望的探讨打破了“五四”以来以民主、科学建构起来的理性民族国家想像,提供了一种反思性的想像方式。 第三部分,结语:将本文所论述的三种想像现代民族国家的方式归纳为“融合型想像”(《古船》)、“自建型想像”(《白鹿原》)和“消解型想像”(《枫杨树山歌》),并对新时期家族小说对于民族国家的想像进行总体评价。
其他文献
“三段式”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能够展现合作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阐述了“三段式”合作学习模式的基本内涵和“三段式”合作学习模式
期刊
俞樾是清末着名的经学家、小学家、校勘训诂学家。俞氏的着作大多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出现,包含个人对诸子、群经的深刻的见解。《群经平议》是俞氏个人学术成就的代表作之一,同时
本文从语用学角度研究中国民事法庭审判过程中的话语信息过量现象,试图解释这一语言现象的顺应特征。在本文中,根据研究的需要,把民事法庭中的话语信息过量界定为在法庭问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