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崩岗作为南方典型土壤侵蚀现象,研究其土壤抗剪强度有助于认识崩壁崩塌的作用机理,对崩岗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福建省安溪县一处典型崩岗崩壁,根据土壤特征将其划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崩岗作为南方典型土壤侵蚀现象,研究其土壤抗剪强度有助于认识崩壁崩塌的作用机理,对崩岗治理具有现实意义。本研究选取福建省安溪县一处典型崩岗崩壁,根据土壤特征将其划分为红土层、砂土层、碎屑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外源添加高岭土重置粘土矿物含量梯度以及设置不同含水率梯度,采用扫描电镜及室内直接剪切试验,观察土壤微观结构,同时从宏观层面探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粘土矿物含量梯度对崩岗各土层重塑土抗剪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各土层土壤颗粒在不同粘土矿物含量梯度下的微观形态,探讨重塑土粘聚力与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呈负电荷的粘土矿物可嵌入土壤中针状氧化铁团簇结构,形成胶结作用强化土壤的加固粘聚力;粘土矿物对土壤颗粒的镶嵌及黏附作用使其形成较为稳固的团聚结构,可在某种程度抵御外界作用对土体产生的剪切破坏。微观观察粘土矿物嵌入土壤颗粒的形态及高含量梯度下粘土矿物对土壤颗粒的覆盖情状,可佐证室内直剪试验。(2)模拟自然条件,设置含水率20%条件下,崩岗红土层土壤抗剪强度随粘土矿物含量增加呈现增大趋势,但不同梯度下抗剪强度增幅存在差异。梯度10:1时,红土层土壤抗剪强度呈现骤增趋势,进一步提高粘土矿物含量则增幅趋于平缓;砂土层同红土层相似,其抗剪强度随粘土矿物含量梯度增加随之增大,且在梯度10:1处大幅增长,但砂土层各粘土含量梯度抗剪强度增长幅度与红土层相较则略小;含水率20%条件下的崩岗碎屑层土壤抗剪强度亦随粘土矿物含量梯度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但其增幅较为均匀,并未在某一具体梯度下呈现骤增态势。粘土矿物对崩岗土壤粘聚力及内摩擦角的影响共同表征其抗剪强度,二者随粘土矿物含量梯度增加而主要呈现增强趋势,但二者影响程度受土壤本身性质所局限,同一梯度下不同土层抗剪强度变化强弱有所差异。(3)考虑强降雨汛期,提高含水率梯度至25%、30%,探讨其高含水率条件下不同粘土矿物含量梯度对崩岗三个土层抗剪强度的影响。同一含水率下,抗剪强度随粘土矿物含量增加而增强,比较同一粘矿含量梯度下不同含水率对其抗剪强度的影响,室内直剪试验所得结论为:含水率20%>含水率25%>含水率30%,含水率是影响崩岗各土层土体抗剪强度的主导因素,粘土矿物含量的添加对其影响抗剪强度有削弱作用。较高含水率条件下,崩岗各土层土壤抗剪强度呈现骤减趋势,随外源高岭土的添加,其下降幅度被不同程度控制,但不同土层的抑制程度对于其崩岗治理的现实意义各有不同体现。
其他文献
长江入海口的江苏启东地区农业生产发展常受海水倒灌、海潮入侵影响,三峡工程运行后使得生态环境更为脆弱。本文对该地区土壤进行了水盐运移模型参数的研究,用水银张力计法获得
音乐欣赏具有题材广、题材多、容量大、方法灵活的特点。它寓审美知识与技能于音乐中,通过引导幼儿聆听多元的音乐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等,发展幼儿审美眼光,潜移默化地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一大批家庭农产品加工业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日益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创收的重要力量。然
摘要:高校德育社会化研究是高校德育领域的一个前沿性课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高校德育社会化问题开始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并逐渐走进学术研究的视野。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高校德育社会化的内涵、必然性、存在的问题和实现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进一步深化高校德育社会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德育社会化; 德育理论; 德育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
摘要:瑞士联邦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体,其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实用和理性原则的基础上,突出“六个意识”即国家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并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形成了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体“四位一体”的互动模式,有效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瑞士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特色和经验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瑞士; 思想政治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指导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主要手段,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配置是完成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主要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实现土
日光温室在中国反季节蔬菜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日光温室传统的土壤栽培存在的土壤连作障碍、水肥资源浪费、地下水污染等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其可持续发展。而日光温室生产过
摘要: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在大学的教育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又与高校人文素质课有着内在关联。就高校而言,有必要以人文素质课促进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积极确立,此种探究实践的展开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文素质课;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0)06-0049-04 大学生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作为当前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已引起了相关专家、学者和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层面来看,它在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当代大学生政治观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还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