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t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不仅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且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因素,并对我国社会的稳定有着直接影响。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进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和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逐步的过程,应综合采用多种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本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最后就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本篇文章共由五个部分构成。文章的开头是问题的提出,同时阐述了合理、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大意义。第一部分是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分析,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并分析了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深远影响的两大理论,即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式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 第二部分运用数据对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行业、就业地区、收入及转移状况进行分析,说明我国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速度总体上较快,但是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我国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的力度较大,农村居民收入较高,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传统农业部门中滞留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居民收入较低,中西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要比东部地区大得多。 第三部分探析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的原因。一方面,由于耕地、人口比例失调,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等原因,农业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不能容纳所有农村劳动力以达到充分就业,出现农业发展排挤劳动力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及“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造成被农业发展排挤出来的劳动力难以成功转移到其他领域。 第四部分探讨合理、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途径。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各地区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时不可能是一种套路,
其他文献
当前职业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作为一种崭新的办学理念和高效的办学模式.职教集团建设正在成为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问题3:创伤休克临床救治中,为何要把原发伤的处理作为重中之重解答:在抗休克处理中,必须把解除和处理原发伤作为重点。这是因为原发伤的及时正确的处理,在抗休克治疗中具有举足轻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是省属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新院扩建工程是省、市重点工程项目。新院收集保管的档案材料主要有工程前期材料与工程招投标材料两部分。笔者从具体实际工
城市河流由于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极为密切而受人类活动影响也非常深远,使现代城市河流出现了许多问题,表现在洪涝灾害增加、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系统受损、水域景观改变等,人
在"互联网+"背景下,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校际间融合共享,是教育精准扶贫的有效探索,是培育学校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形式。目前运用互联网助推薄弱学校发展的运
一、城建档案服务民生的现状以嘉兴市秀洲区城建档案馆(以下简称“我馆”)为例,2005年共提供档案利用280人次,1246卷次,其中服务民生的利用为100人次,400卷次,占利用总卷次的3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