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41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LKB1表达与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关系,探讨LK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分子机制,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防治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方法:标本取自台州学院附属医院2011年6月~2011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手术切除组织样本,所有患者术前未接受化疗或放疗。实验组:甲状腺乳头状癌25例(再根据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对照组:结节性甲状腺肿标本中病灶旁的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25例。   1.免疫组织化学:研究LK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和正常甲状腺组的表达情况,运用统计学x2检验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和正常甲状腺组及不同生物学行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之间差异。   2.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肿瘤组与对照组中LKB1蛋白表达情况,使用ImageJ软件进行处理,比较两组间平均灰度值,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Real-time PCR:采用相对定量方法2-△△Ct计算LKB1mRNA在肿瘤组和对照组中的平均表达率,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LKB1阳性率为32%,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为84%。甲状腺乳头状癌组LKB1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x2=13.875,P<0.01),有统计意义。LKB1蛋白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及患者年龄等因素无显著性差异(x21=3.179,P1>0.05; x22=0.746,P2>0.05)。而LK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伴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x23=6.625,P3<0.01),其表达与PTC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T3=77,P<0.01)。   2.Western blot: LK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蛋白质水平的表达分别是0.208±0.061和0.271±0.07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LKB1表达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Real-time PCR:LKB1mRNA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为对照组的0.6481±0.1646,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LKB1mRNA表达明显降低,采用t检验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本研究证明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LKB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普遍下调,且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LKB1蛋白表达阳性率降低与淋巴结转移负相关,说明LK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形成及淋巴结转移中起负向调节作用,提示LKB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起抑癌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四维时空关联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分别联合单平面Simpson法、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irtual OrganComputer-aided Analysis,VO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的曲古抑菌素A(TSA)作用于人胰腺癌细胞PANC-1,从细胞形态结构、抑制率及凋亡率来研究TSA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的凋亡诱导作用,并通过检测不同浓度TSA作用PAN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8天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
研究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可用于骨结核治疗的植骨材料,探究其理化性质以及体外释药性能。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O/W法)制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
目的: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性的常见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以往多数专家认为ED主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性因素是ED最常见的原因,因此
目的:评价重症肌无力(MG)的4种常用量表在中国MG患者的信度和效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共选取60例MG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41例;年龄21~76岁,平均46.27±15.59岁
目的探讨白三烯C4(Leukotriene C4,LTC4)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区的rs730012(-444A/C)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对IS病例
MicroRNA,简称miRNA,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MiRNA是一类新近发现的全长约为21-25个核苷酸长度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绑定下游靶
目的探讨固定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剂(LNG-IUD-Fix)用于子宫腺肌病患者避孕及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宫腔深度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实验组(宫腔
目的:本实验通过检测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1GF)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1,VEGFR-1/Fit-1)在直肠癌组织及癌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