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剂对子宫腺肌病患者避孕及治疗效果观察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d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固定式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剂(LNG-IUD-Fix)用于子宫腺肌病患者避孕及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1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宫腔深度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实验组(宫腔深度>9cm)放置LNG-IUD-Fix,对照组(宫腔深度≤9cm)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测定两组患者放置后3、6、12个月时血浆中左炔诺孕酮浓度及放置前、后3、6、12个月时血浆中雌激素(E2)、孕激素(P)、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浓度变化,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放置后3、6、12个月的带器妊娠情况、下移脱落情况、痛经程度(VRS)、月经量(PBAC)、血红蛋白水平、子宫大小变化情况及两种宫内缓释系统的副作用。结果两组患者血浆中左炔诺孕酮浓度随放置时间延长而降低,放置后6月、12月与放置后3月时的左炔诺孕酮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雌激素(E2)、孕激素(P)、卵泡促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的激素水平在放置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无带器妊娠;实验组无1例下移或脱落,下移脱落率(0%)较对照组(10%)低,P<0.05。放置前两组VRS分别为2.45±0.64、2.53±0.67,放置后3、6、12个月时分别下降为1.53±0.61、1.49±0.58;1.32±0.65、1.20±0.63;0.81±0.62、0.82±0.61。两组放置前与放置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1.311,P<0.05),同期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均可有效缓解痛经。PBAC评分两组亦均较放置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4.371,P<0.05);血红蛋白水平、子宫体积变化及副作用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NG-IUD-Fix用于子宫腺肌病患者不易下移、脱落,避孕效果及治疗作用优于LNG-IUS,差异有显著性(P<0.05)。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TCDD诱导C57BL/6J胎鼠腭裂的最适剂量再探讨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环境污染物2,3,7,8-四氯二苯二噁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p-dioxin,TCDD)诱导的C57BL/6J胎鼠腭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了解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的流行特征,并探讨引起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原则,在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心内科选取
目的:   利用四维时空关联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分别联合单平面Simpson法、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irtual OrganComputer-aided Analysis,VO
目的:采用不同浓度的曲古抑菌素A(TSA)作用于人胰腺癌细胞PANC-1,从细胞形态结构、抑制率及凋亡率来研究TSA对人胰腺癌细胞PANC-1的凋亡诱导作用,并通过检测不同浓度TSA作用PAN
目的:探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处理脑保护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8天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
研究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可用于骨结核治疗的植骨材料,探究其理化性质以及体外释药性能。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O/W法)制备利福平-聚乳酸-羟基乙酸
目的:勃起功能障碍(ED)是男性的常见病,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不断上升。以往多数专家认为ED主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性因素是ED最常见的原因,因此
目的:评价重症肌无力(MG)的4种常用量表在中国MG患者的信度和效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共选取60例MG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41例;年龄21~76岁,平均46.27±15.59岁
目的探讨白三烯C4(Leukotriene C4,LTC4)合成酶基因启动子区的rs730012(-444A/C)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对IS病例
MicroRNA,简称miRNA,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MiRNA是一类新近发现的全长约为21-25个核苷酸长度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绑定下游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