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农业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sty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区域经济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影响着一个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社会进步与稳定。本文分别以云南省16个市州和129个县为研究单元,从多尺度视角,建立主要指标和综合指标两组指标集合,采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并结合数据比较和计算结果对比,测度1995-2014年的时间动态变化;并选取4个时间截面作空间剖析;研究中使用ArcGIS、SPASS、GeoDa等多种现代技术和软件相结合对统计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分析和空间统计分析,从而揭示了云南省市域和县域农业区域经济的时空演变特征。通过分析得出云南省农业区域经济总体发展缓慢,局部发展较快,并呈现出显著的东部发展水平较高,西北部发展水平很低的空间格局。从东往西大致呈横“T字型”的特征,该特征在县域层面更显著,近年来该“T字型”农业区域经济带有南北扩散趋势,特别是往南扩散更明显。从时间序列得出,农业总产值、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异,其中县域层差异更大。变异系数看两个层面农业总产值表现的区域差异更大,农业总产值发展水平差异“先小后大”,反之,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差异是“先大后小”,并整体逐步缩小的趋势发展。基尼系数也反映出与变异系数一致的变化特征;不同的是基尼系数反映出的云南农业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市州层面比县区层面变化更显著。另外,对市州基尼系数进行分解所得的差异贡献结果可知,2008年前,农、牧差异的贡献率是其中较大的,而在2008后差异贡献率最大的为副业;此外,农、林、牧、渔对差异的贡献率总趋势在减小。从空间分析看,市域层主要有3个影响农业市域经济的因子,并将综合因子得分聚为4类;而县域层面主要为2个影响农业县域经济的因子,综合因子得分聚为8类;以综合因子得分作为反映云南省农业区域经济的总体水平;得到的结果为:云南大面积处于欠发达以下水平,从东往西,即横穿东、中、西中心轴线附近的县区农业区域经济水平发展较好,但中部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县区其农业区域经济水平低于其周围县区。因此,农业区域经济水平受自然地理环境分异作用和人文地理环境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分异格局。从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可知,云南省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农业区域经济水平高的区域在空间上相邻,并集聚在一片区域,反之农业区域经济水平较低的区域也空间相邻并集聚在一起,但局域显著性水平上农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区域带动作用不强,农业区域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和差的地区多年来稳定不变,两极分化持续扩大。
其他文献
短线交易是内幕交易的一种典型形态。各国立法上对短线交易行为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归入制度实现的。我国现行立法上对短线交易的规定非常匮乏且不尽合理。今后的改革途径应当是
针对基于多尺度马尔可夫随机场(Markov random fields,MRF)的图像分割中常产生块效应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置信度传播(belief propagation)算法,通过建立不同尺度的局部区域,
《老子》第25章所云"王亦大"抑或"人亦大",历来争论甚大,本文从道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为出发点,通过考察《老子》及《庄子》对回归理想世界的不同途径选择,证明:《老子》希图
碧落碑系唐代篆书名碑,字体兼取古文、籀文及小篆,文字奇古难识,却也有据可依。本文通过梳理碑文字形的来源并分析其讹变、假借等用字现象后发现,碑文中的古文大部分来自《说
"五四"一代的小说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扛起了民主启蒙的大旗,老舍小说也不例外。但是在文本细读的过程当中发现,区别于当时小说写作的主力军——智识阶级,市民阶层出身的老舍
公证机关的实质审查无论在能力和“便民”方面较之登记机关更有优势,也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趋势。我国应在物权立法上引入法定公证制度,基于公证跟随登记的原则,与物权登记
传统法律对于生态利益保护、生态损害预防和救济有着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保护人类最大的共同利益———生态利益不受侵害,防范生态风险,预防和控制生态损害发生,是环境法特有
<正> 《宋元学案》是黄宗羲、全祖望、王梓材和冯云濠等一批学人前后相继、死生以之,历时一百四十余年编纂而成的一部首尾一贯、体例谨然、价值重大的学术思想史巨著。它为后
斜红是中国古代妇女绘于眼角或面颊处的一种独特的面妆,其样式富于变化:有月牙、云气、曲线、竖线、梅花等形状;绘制手法上又有晕染与不晕染的区别。这种妆饰至迟在南北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