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代际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rac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CGSS数据库为样本,使用cgss2010、2012、2013、2015四期数据组成混合横截面数据,结合已有研究,在考虑个体禀赋效应的基础上,使用多层线性模型将地区因素纳入中国代际流动的影响因素之中。多层模型的结果显示,中国代际流动的整体差异中有14.6%来自于地区差异。地区层次变量的回归表明,地区教育水平对代际流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部分解释了教育水平高的地区有着良好的代际流动的原因,腐败和国企人员比例的回归结果为负,说明了腐败和寻租不利于社会代际流动,值得注意的是,代表市场化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变量的回归结果为负,说明存在着“地区越发达、阶层越稳固”的现象。个体禀赋结果表明,个人教育水平、健康、党员身份包括城市户口都有助于代际流动,说明个人人力资本越强,越可能不依靠父辈,因此,从个人角度来看,提升个人人力资本可以弱化父辈的影响。而“先赋性”因素表现出既有利于子代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使子代在同辈中获得优势,也表现出对代际流动的促进作用,这种双重正作用。考虑代际流动方向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先赋性”因素的作用表明代际间的阶层流动体现出“收敛性”,即父辈阶层较低时,先赋性因素对于子代实现社会经济地位向上跃迁具有正向影响;而父辈阶层较高时,则表现为负向作用,子代相对于父辈社会经济地位面临向下流动的压力。此外,本文也考虑了人口迁移对对代际流动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人口迁移可以有效的促进代际流动2.88个isei值,对迁移的异质性讨论发现,迁移对代际流动的促进作用在父辈低社会经济地位、子代高教育水平和农村户籍的样本中表现更加明显。研究认为,应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发挥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方面的作用,坚持推进廉政建设和国企改革,地区发展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在注重发展成果的同时,提防阶层固化;同时继续深化户籍改革,破除人口迁移的制度壁垒,促进社会流动。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积累了深刻的矛盾。传统产业的发展弊端日益凸显,新兴产业动力不足、产能过剩等问题也不断显现。目前,我国的经济正从粗放型发展转为集约型发展,因此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就是我国经济实现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互联网发展会对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不仅能够与传统产业融合,也能够带动新兴产业的
学位
地方官员是经济改革政策的最终实施者,地方官员的个人特征,诸如受教育水平、年龄、任期等,会对地方的经济表现和政策效果产生影响。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中,集体制的乡镇企业“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通过效益至上的原则进行经营,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我国的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何协调和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地方官员在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经济工作中
学位
本文在梳理财政分权、政府生产性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经济学理论学说、回顾中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前后的历史事实以及全国、中央和省级地方政府生产性财政支出变动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公共物质资本投资支出、科技研发活动投资支出和人力资本投资支出三种政府生产性财政支出的内生增长理论模型推导分析得出:两级政府财政分权条件下存在省级地方政府最优财政分权程度,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分权
学位
2013年以来,国际上不断出现中国借“一带一路”倡议转移落后产能及污染的声音。那么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是否直接提高了沿线国家碳排放?中国OFDI如何间接影响沿线国家碳排放?在收入水平不同的沿线国家间,中国OFDI的碳排放效应有何差异?确定中国OFDI对碳排放的影响路径,不仅对流入国有效利用资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  大量文献假设FDI流入与东道国
在2021年3月中国的许多城市出现了强沙尘天气,这些天气严重降低了当地的空气质量和环境水平。据有关部门统计,这些恶劣的沙尘天气使全国优良天数比例减少了大约0.6个百分点。可见空气污染现状仍然是相当严峻的,然而某些企业不达标的废水废气的排放以及不可降解、不环保生产材料的使用都严重“加速”了空气污染的进度。既然企业的一举一动与环境污染关系如此密切,那么环境污染会不会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呢?具体又会通过哪
学位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本文接下来的论述中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此倡议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国内外社会的高度关注。随后,在2015年我国首次提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倡议,在倡议中提出“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自此“一带一路”倡议及相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家庭债务比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超过了新兴市场国家的平均水平;同时,随着住房按揭贷款和消费金融的发展,中国家庭债务问题愈发受到关注。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国内文献对债务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公司债务和政府债务,对家庭债务的研究也主要是从宏观经济层面展开,很少有从人口层面对家庭的负债行为展开研究,多数文献只是将家庭户主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作为控制变量加入模型进行家庭负债的相关分
学位
关于管制放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制度经济学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而作为一项在文化领域的管制放松政策,文化体制改革不但具有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且还带有强烈的中国本土特色,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再合适不过。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大致始于21世纪后,以2003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文化体制改革试点政策为主要代表,其改革政策和成果一直延续至今,并随时代变化不断补充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从理论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与之相伴的是我国劳动者辛勤的付出。长期持续的加班已成为各行业劳动者的常态,甚至加班的风潮在社会上愈演愈烈。  本文基于相关劳动力供求理论,构建了企业-员工选择加班模型,解释加班现象的出现以及我国加班现象蔓延的原因。利用2012、2014、2016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和相应的宏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索我国加班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劳动者的加班时间受
学位
“中等收入陷阱”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方式能否维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对于研究国家如何打破超均衡状态,实现未来经济增长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自2010年进入中高等收入阶段至今已超过10年。分析其他国家的经验可以发现,发达国家从中高等收入阶段跨越到高收入阶段所需的时间一般少于15年,未来的5年将是中国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各省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