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方法一、目的罗库溴铵是一种新型的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具有起效快、组胺释放少、心血管副作用少等优点,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七氟烷是我国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其血/气分配系数很低,诱导、苏醒均很迅速,且诱导过程平稳,麻醉深度容易调节。本课题旨在研究七氟烷麻醉下老年人和中青年人的罗库溴铵临床肌松作用的差异,为老年患者临床麻醉用药提供理论依据。二、方法:实验共纳入ASAⅠ~Ⅱ级拟于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神经外科的住院患者40例,老年组(0组)20例,年龄≥65岁,中青年组(Y组)20例,年龄在25~45岁之间。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4~5μg/kg,丙泊酚1.5~2mg/kg,2%的利多卡因1.5~2mg/kg,使用加速度肌松监测仪四个成串刺激法连续监测肌松(频率2Hz,波宽0.2ms,串间间隔15s),待T1稳定在100%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T1下降到0%时行气管插管。记录起效时间(即罗库溴铵注毕至T1降至对照值的0%的时间)、无反应时间(即T1消失到T1出现的时间)、临床作用时间(T125%,即罗库溴铵注毕至T1恢复25%的时间)、恢复时间(T175%,即罗库溴铵注毕至T1恢复到75%的时间)、恢复指数(T1高度从25%到75%的时间)。T1恢复到75%观察结束。计量资料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七氟烷麻醉下老年人和中青年人单次插管剂量(0.6mg/kg)的罗库溴铵肌松的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临床作用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62.8±39.3)秒和(153.4±30.9)秒;(30.2±8.0)分和(26.2±8.7)分;(55.1±10.0)分和(48.7±12.5)分。而恢复时间和恢复指数老年组比中青年组明显延长,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92.8±15.7)分和(77.3±19.6)分;(40.4±13.1)分和(29.2±11.1)分。结论在七氟烷麻醉下,单次插管剂量的罗库溴铵对老年人的肌松临床维持时间与中青年人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恢复时间明显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