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晶Co-Si-Zr薄膜晶化和相变行为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ongjia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结合俄歇电子能谱(AE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非晶Co-Si薄膜的晶化和相变过程,以及Zr作为添加元素对晶化和相变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Co-Si-Zr溅射非晶薄膜热处理时,同时析出CoSi、CoSi2晶化相,与Co-Si溅射薄膜不同;至特定温度,CoSi相逐渐向CoSi2相转变。晶化初始相取决于系统的有效形成热和非晶薄膜的短程结构因素。 掺杂Zr元素提高了形核势垒,增大了晶化激活能,抑制了晶化相的形核和长大,使非晶Co-Si-Zr薄膜起始晶化温度比Co-Si薄膜有所提高。然而,温度超过750℃时,随着Zr的阻碍作用的减弱和ZrSi2的形成,加速了晶化相CoSi向CoSi2的转变。中间层Zr对Co-Si薄膜晶化和相变过程有着与掺杂Zr相似的影响,影响程度的差异是因为Co-Si薄膜中的Zr含量不同。 Co-Si-Zr薄膜经高温热处理后,表面平整。Zr作为中间层则起了扩散阻碍层的作用,延迟了Co向Si基底的扩散迁移,有利于得到平整的CoSi2/基底Si界面。
其他文献
本论文选用五种橡胶,采用不同的共混方法、按不同比例与PP共混,对影响PP/橡胶共混物性能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运用DTA、JJY-1A、Instron、DMA、SEM等手段,对PP/EPDM和PP/IIR共
激光诱导周期性表面微结构(LIPSS)在纳米微结构的制备及液晶取向技术中有着重要应用,通过激光辐照可以在不同的本体材料上直接制备纳米结构,避免了一般光刻工艺的复杂的掩模板制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将壳聚糖棒材作为骨折内固定材料为应用目标,针对骨修复材料表面的特殊性、棒材在湿态环境下力学性能衰减过快以及熔融涂覆防水层大大延缓壳聚糖棒材
本文介绍了利用脉冲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L-MBE)生长LaAlO3/BaTiO3(LAO/BTO)超晶格薄膜,并首次发现其具有比相同工艺条件下生长的SrTiO3/BaTiO3 更优良的电学性能,其介电损耗比SrTiO3/BaTiO3 超晶格薄膜至少小一个数量级。更重要的是LAO/BTO 超晶格薄膜具有明显的铁电性能,其2Pr可达到25μc/cm2。由于超晶格薄膜的性能决定于生长和结构,因此,在薄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大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学生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应用
小学生正处在习惯养成、价值观构建的关键时期,此时班主任有意识地对其进行管理和教育,能够不断完善他们的认知体系,推动其健康成长.其中民主管理作为现代化教育管理的一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