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奈曼旗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10762237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地流转是实现农地规模化与集约化经营的前提,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土地利用细碎化及撂荒、闲置的有效途径,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农地流转的微观主体——农户,他们的农地流转意愿和流转行为对于一个地区农地流转的实现有着根本的影响,研究农户农地流转意愿,探索其影响因素对于促进农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农户作为研究主体,以奈曼旗200户农户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农地转出和转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农户农地转入意愿的因素依次是非农收入比重、流转租金、户主年龄、户主职业、家庭劳动力数量;影响农户农地转出意愿的因素依次是非农收入比重、户主文化程度、户主职业、亩均收入、农户耕地面积。针对这一研究结果,为提高农户农地流转意愿,促进农村农地流转,建议给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非农就业率以及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农地流转管理,尊重农户意愿,加大政府扶持力度,鼓励农户规模经营。
其他文献
对生与死的价值判断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人的生命的延续过程中 ,体育提升“活”的品质 ,宗教缓解“死”的恐惧 ,二者构成矛盾的统一体 ,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紧密地交织在
山东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农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传统家庭养老的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改善了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使局部地区地貌恢复了原本的绿色状态;改变了土地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使广大西部地区人民的生产生
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其资源保有量丰富但人均占有紧缺,人地矛盾引发了“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经济”、“民工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地数量有限且
全面深入地认识耕地生态因子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布规律及其在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协同效应是解决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前提和基础。针对镇域农田的分异性管理而言,土
目的探讨微信个案管理对社区糖调节受损患者生活方式改变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11月在镇江市3个社区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糖调节受损的89例患者作为研究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我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不断推进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新农村的建设,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从农业基础地位、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农村的医疗卫生
<正>今年是中越建交60周年。8月25日的广西凭祥友谊关前,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仪式正式启动。中越两国官员共同推动时光轴,时光轴的指针从1950缓缓指向2010,寓意中越建交已走过
安顺市探索出邀请典型上讲堂、开设实训大课堂、组织干部返学堂、跟踪评议问实效&#39;三堂一评&#39;的村干部管理教育模式,有效提高了村干部的能力和素质。&#39;村庄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