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至“文革”前毛泽东的农村建设思想及实践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an09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新农村的建设,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从农业基础地位、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农村的医疗卫生建设以及农村的政权体制、农民的思想教育等方面指明了农村的发展道路、途径和目标,从而形成了重要的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成果。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也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制订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毛泽东在中国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探索中,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毋庸讳言,由于主客观的的原因,他的农村建设思想和实践也存在严重的失误和偏差,但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今中国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建国以后到“文革”前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及实践的主要内容:从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高度看待农村建设;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协调发展是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农业合作化之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推进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有力保障;实行工农兵学商为一体的管理体制,是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组织保证。第二部分从成功和失误两方面评析毛泽东的农村建设思想和实践。主要内容有:贯彻“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促进了农村建设,但在执行中有偏差;推动合作化运动巩固了工农联盟,但也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实行农业机械化对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作用,但未能实现预期目标;总的来看,农村建设失误归结于历史条件所限的客观原因和犯了“急于求成”错误的主观原因。第三部分论述毛泽东农村建设思想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主要内容有:加强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扎扎实实做好“三农”工作;尊重保护农民经济和政治权益,使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科学发展之路。
其他文献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尤其是农村经济、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村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和优先领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以不破坏农业
中国古代文学史就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和文学作品的一部文学发展历史,通观审视中国古代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个动观过程。由罗宗强和陈洪主编的《中国古代文
语篇理解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语篇理解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理论,主要重视知识的表征和知识在记忆中的建构过程.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
对生与死的价值判断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在人的生命的延续过程中 ,体育提升“活”的品质 ,宗教缓解“死”的恐惧 ,二者构成矛盾的统一体 ,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紧密地交织在
山东省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农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传统家庭养老的
退耕还林工程自199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改善了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使局部地区地貌恢复了原本的绿色状态;改变了土地利用与农业产业结构,使广大西部地区人民的生产生
作为人口大国的中国,其资源保有量丰富但人均占有紧缺,人地矛盾引发了“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经济”、“民工潮”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在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农地数量有限且
全面深入地认识耕地生态因子的空间结构及其分布规律及其在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协同效应是解决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前提和基础。针对镇域农田的分异性管理而言,土
目的探讨微信个案管理对社区糖调节受损患者生活方式改变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11月在镇江市3个社区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为糖调节受损的89例患者作为研究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当前,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我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不断推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