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对免疫功能失调模型大鼠相关因子及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caibin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灸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行之有效,其整体调节的优势逐步被认同,虽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针灸机理的阐释仍不能令人满意。对针灸防治、预防疾病的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仍是必要的。微观研究,整体综合或许是一条思路。本项实验研究是在导师张露芬教授大量前期工作基础上的延续和进一步深入。实验以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和束缚应激所致免疫失调模型作为研究对象,以电针为处理手段,选取的关元、百会、足三里穴,从整体和分子水平观察电针对大鼠免疫失调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规律,旨在通过观察针刺、束缚和致病因子三者对免疫系统影响的作用规律,并相互比较拟揭示针灸整体调控的部分机理,进一步阐述针灸免疫调控机制的实质。实验以AA、束缚模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放射免疫、痛阈测定等技术方法检测脑内及血液中细胞因子、神经肽类等物质,观察针灸对不同应激源所致的免疫失调模型的影响。选取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各8只,分别为:正常组、AA模型组、束缚模型组、AA针关元组、AA针百会组、AA针足三里组、束缚针关元组、束缚针百会组、束缚针足三里组。实验结论为,针刺的调整作用是多方面、多环节、多途径、多水平的,针刺对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均具有调节作用,主要结果如下:1.针灸通过综合调节细胞因子IL-4、IL-6、IL-10的水平进而降低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2.针灸对大鼠血清IL-6水平具有双重调节作用:对不同模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AA模型大鼠表现为明显下调,对束缚模型大鼠表现为明显上调,以达到调节机体紊乱的免疫状态。3.针灸可调节大鼠血浆PGE2的水平,从而调节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的紊乱失衡,进而使炎症机体的痛敏反应减轻,以减轻伤害性刺激对机体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损伤能力。4.针灸可动态调节大鼠组织与血浆孤啡肽的分泌和释放,以发挥针灸对不同疾病状态下多靶点、多环节的抗炎、抗损伤镇痛的作用。5.针灸对不同免疫失调模型的影响规律不同,通过对不同细胞因子和疼痛介质的综合调节,启动机体的内源性保护机制,达到抗炎抗损伤,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6.研究表明,针灸穴位对不同机能状态的影响具有相对的腧穴特异性。关元穴对各项细胞因子及疼痛递质的调节趋于平缓持久的效应;足三里穴表现不稳定;百会穴对不同应激原导致的免疫失调及镇痛的影响作用不明显。关元穴、百会穴和足三里穴在防治免疫功能失调疾病中具有各自规律与特点,并且对不同模型的调节作用不同,体现了腧穴特异性的特点。7.针灸可通过对外周、中枢等不同水平的作用,调节机体神经递质和相关免疫因子的合成和释放,继而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并通过此网络多水平、多层次、多靶点的调节作用,以提高机体对外界不良应激的抵抗能力,减轻外界伤害性刺激对机体的损伤。综合上述的研究结果证明,针灸对机体的作用体现了多元化、复杂性的内在机制,深入的科学机制与规律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揭示。
其他文献
江右商帮是明清十大商帮中形成最早的一支。从新经济史学视角,以制度的类型、制度的变迁、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寻租理论等为依据,认为明清时期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安排以及
目的明确儿童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检索文献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结果
《明亮的星》与《雪花的快乐》分别是约翰·济慈与徐志摩的成熟代表作品,以此为例可以更直观地探讨两位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异同。济慈与徐志摩的诗歌在主题与追求、格律
研究了铜钒复合氧化物在NO催化氧化中的活性和抗硫性.实验发现,共沉淀法制备的铜钒催化剂具有显著的抗硫中毒能力和较好活性.为了进一步阐明催化剂的抗硫机理,以CuO,5CuO+V2O
锡类散出自《金匮翼》,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第2册,主要由牛黄、青黛、冰片、珍珠、象牙屑、人指甲、壁钱炭等组成,具有解毒化腐功能,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口腔溃疡
岩石隧道在外力及工程环境影响下大多呈现出与时间相关的力学特性,且往往与岩石的蠕变行为有关。国内外已有一些隧道由于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岩石的蠕变特性,导致在隧道施工完成后
以掺杂不同含量ZnO的Zr0.5Al0.5O1.75为载体,制备了系列1.5% Pd催化剂.在模拟稀燃天然气汽车尾气条件下,测试了催化剂的活性和抗水性,并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急剧变革,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来自学习、生活、择业等多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强,导致产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本文从当
本论文主要以回顾昨天--注视现在--展望未来为研究导向,又以空间要素--空间组合--空间意境为研究线索,主要探讨当代“中式住宅”设计对传统民居空间转译手法。文章主要分为四
陶瓷/纤维复合防护结构与传统防护结构相比,具有面密度低、冲击吸能高、防护性能好等优点,在兵器工业、防护工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日遗化武在挖掘、运输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