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流态变化对活性初沉池碳源回收的影响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ulong3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初沉池在去除污水中颗粒态污染物的同时会导致大量碳源流失,影响后续生物脱氮除磷效果。活性初沉池借助机械搅拌淘洗和污泥回流系统破碎大颗粒回流污泥,释放其表面和内部的溶解性有机物,增强了出水碳源回收效果。然而,活性初沉池沉降区内较平稳的污水流态使颗粒物易于在此沉降,因此在机械搅拌区被释放的溶解性碳源进入沉降区后,仍可能再次被颗粒物吸附并共同沉降,导致部分出水碳源流失,无法充分实现碳源回收的作用。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通过在活性初沉池沉降区设置挡板,改变了活性初沉池内的污水流态,并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明了活性初沉池在不同挡板设置情况下沉降区内的流态特征,随后通过中试实验探究了不同工况下活性初沉池的运行效果,确定了最佳运行工况、最佳挡板设置情况和流态,并分析了该流态变化对活性初沉池碳源回收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初沉池最佳运行工况为控制机械搅拌速率为60 rad/min、污泥回流比为20%;最佳挡板设置情况为在沉降区中前端设置一个与进水方向夹角为90°的挡板,且此时活性初沉池沉降区中回流区域面积最大,有效沉降区域面积最小,池内流态最有利于增强活性初沉池出水碳源回收的效果。结合数值模拟与中试实验结果发现,在该流态下,活性初沉池沉降区内会形成三个较大回流区,减小了池内颗粒物的有效沉降区域,池内流体紊动的增加会改变颗粒物的运动状态,增加颗粒物之间的碰撞摩擦概率,释放吸附在颗粒物表层的有机物,且沉降在底部的碳源也会受回流区流态影响而重新悬浮,从而使得出水TCOD流失率降低至21.95%,出水中优质碳源SCOD、VFA的含量与进水相比分别增加36.36%和27.43%,同时优化了出水碳源结构,改善了碳源流失的现象。本研究通过设置挡板的方式改变活性初沉池沉降区的污水流态,强化了活性初沉池碳源回收的效果,为后续生物脱氮除磷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随着传统化石燃料的逐渐耗竭,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氢气因燃烧热值高、环保、来源广等特点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工业制氢所得到的产物通常为混合物,因此需要对氢气进行分离。其中,质子-电子混合导体膜无需外电路,氢渗透性能优异,机械性能好,价格低廉,比传统分离方法更高效。在质子导体领域中,BaCeO_3基质子导体具有最高的电导率,但其化学稳定性较差,不能满足混合导体氢分离膜的需求。由于电负性较高的离子
棉针织物由于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保暖性、延伸性,手感柔软、穿着舒适,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棉针织产品在针织产品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但棉针织物尤其是棉纬平针织
全球每年约有四分之一的能源用于建筑物和汽车的制冷和制热,这部分能耗中高达50%的热损失是由于门窗玻璃导致的。常见的隔热材料有氧化铟锡、氧化锑锡、纳米六硼化镧、钨青铜
钴钼催化剂是一种开发较晚的水煤气变换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在含硫气氛中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适合于含硫原料气通过变换反应制取氢气和其他化工产品。本文研究了一种工业钴钼催
甲酸(HCOOH)是一种廉价、无毒、易于储存和运输的丰富可再生制氢资源。以HCOOH作为储氢介质的直接甲酸燃料电池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能源消耗和环境恶化问题的有效方法。本论文以
四氢喹啉类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轻易的在天然产物中、药物中、有机小分子催化剂中发现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踪迹。在本文中分别介绍了四氢喹啉类化合物在化学和药学中的应用,同时也总结了四氢喹啉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关于四氢喹啉的合成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N-C_2键的构建合成四氢喹啉、C_2-C_3键的构建合成四氢喹啉、Povarov反应合成四氢喹啉、直接还原喹啉合成四氢喹啉这四种合成方法。
α-酮酯结构中带有相邻羰基和酯基两种官能团,化学性质很活泼,在有机合成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间体。因此,探索α-酮酯新的合成方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氧气氧化α-重
工业革命以来,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陆源有机碳入海通量发生不断变化,对河口海岸发育、陆架生态环境演变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河海交互作用强烈的区域,陆架泥质区有机物来源既
箱型加固法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加固技术。采用箱型加固的受弯结构通常比普通粘钢结构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和抗弯刚度,同时具有更好的抗扭性能。箱型加固法对比传统的加固
土臭素作为饮用水原水中常见的异嗅异味物质,广泛存在于我国地表水中,对工农业生产生活带来了不良的负面影响。地表水中土臭素浓度由于受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