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仲梦尼夜蛾(Orthosia songi Chen et Zhang)是为害杜仲的重要食叶害虫,近年来,在杜仲主产区严重发生,给杜仲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重大威胁。杜仲胶是含于杜仲树的籽、叶及皮中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是天然橡胶的潜在替代品。研究人员发现食叶昆虫取食杜仲以后,可从其粪便中分离到杜仲胶,相比其他的传统提胶方式,从昆虫粪便中所获得的胶纯度高、色泽好、产胶率高,这为杜仲胶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最大限度的利用和保护杜仲资源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本研究旨在研究杜仲梦尼夜蛾室内饲养的最佳条件,以期为杜仲梦尼夜蛾规模化人工饲养及害虫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室内饲养结果表明:在室内饲养条件下,杜仲梦尼夜蛾幼虫有6个龄期,6龄幼虫的发育历期最长,且通过体色最易区分;幼虫入土化蛹,一般在蛹期可明显区分雌雄,而成虫很难通过外部形态分辨雌雄。 2.室内人工饲养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1)在4℃条件下,卵最多可保存10d,10d之后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保存时间超过12d便不能孵化;雌蛹的羽化率在60天时开始显著降低,而雄蛹在75天时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 (2)有土环境中的化蛹率和羽化率整体高于无土环境,并且一定的湿度处理有助于增加化蛹率和羽化率,因此一定湿度的土壤环境是最佳的化蛹条件。 (3)成虫繁殖力。在5L的容器里放置不同雌雄比的成虫,无论雌蛾或雄蛾,唯有超过6头,才有可能成功交配产下受精卵,但其卵的孵化率比较低。 (4)温度对杜仲梦尼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8~30℃范围内,杜仲梦尼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30℃时最短,为17天;随温度的变化,同龄幼虫的头宽、体长及体重的差异性不大,但随龄期的变化,这些参数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温度和龄期对幼虫的取食量和排粪量均存在显著影响,随龄期的增加,幼虫的取食量和排粪量显著增多,末龄幼虫取食量和排粪量达到最大,占整个取食量和排粪量的70%左右。 3.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5处理可延长杜仲梦尼夜蛾幼虫的发育历期、增加体重、提高取食量和排粪量,但是对后期的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影响较大,导致幼虫和蛹的死亡率较高,且处理浓度越大,影响越显著;处理4龄或5龄幼虫,对其后的各龄期的生长发育产生很大的影响;综合考虑激素处理对幼虫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及后期的不利影响,认为1000ng/μL为最适处理浓度,5龄为最佳处理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