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不同时期临床表现、手术治疗时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眼底病科住院治疗的17例ARNS患者(24只眼)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系统的眼科检查,给予全身抗病毒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8只眼在患者入院前已出现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16只无RD眼中5只眼行预防性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余11只眼行全身联合玻璃体腔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随访3-20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前节及眼底相关体征改变,统计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影响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本次研究的17例(24只眼)ARN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5,年龄分布为20-80岁(50.47±16.02岁),双眼发病7例(41.2%)。13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末次随访时5只眼硅油已取出,1眼硅油填充眼5月后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2眼药物联合预防性激光治疗出院好转5个月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余患眼术后视网膜平伏。初诊RD组和无RD组BCVA分别为1.51±0.75,1.19±0.79,末次随诊RD组和无RD组BCVA分别为1.29±0.76,0.73±0.71,其中RD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7),无RD组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末次随诊BCVA较入院相比提高共14眼(58.3%),RD组与无RD组BCVA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视网膜坏死病灶是否累及后极部患眼对于BCVA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无RD组中,手术与药物治疗组之间BCVA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5),对比视网膜脱离后玻璃体切割术,预防性玻璃体切割对于BCVA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ARNS早期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视力。早期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无法控制病灶进展,如出现玻璃体混浊加重,视网膜坏死病灶融合扩展等,预防性玻璃体切割能有效改善预后视力,减少视网膜脱离发生。当出现视网膜脱离或者坏死病灶累及后极部时往往预示随着病程的延长,患眼预后较差的风险也随之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