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罗·奥斯特是一名极具影响力的美国作家,他写作手法独特,其作品往往采用互文、语言游戏、故事套故事的反传统侦探技巧,在特定的叙事语境中,以偶然事件导致人物生存处境发生新的变化,塑造了众多自我迷失,又自我探求的人物形象。《密室中的旅行》是保罗·奥斯特对写作,作家与人物关系,和作家身份的反思。小说描述了茫然先生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和身份危机,以及他如何应对这些困惑和焦虑,并通过积极行动、回忆、阅读和写作重塑自我。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被广泛地应用到了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中,特别是他对传统二元对立观点及语言确定性的解构。本文将从德里达解构主义理论的主要概念,分析保罗·奥斯特的小说《密室中的旅行》,展现文本语言的不确定性、开放性以及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自我身份建构。除引言和结论部分,本文正文共四章。引言部分对保罗·奥斯特及其小说《密室中的旅行》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陈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某些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中是奥斯特对作家生存状况和身份危机的反思,但是很少有人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视角解读这部小说。本文运用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几个主要概念和术语,解读《密室中的旅行》,探析文学文本中语言的不确定性,进而揭示作家的身份危机以及作家与其作品中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一章是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介绍,包括该理论背景,发展过程和它对其他领域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观点和理念,即他对西方传统中二元对立的批判和解构,以及他所倡导的对文学文本的解构式阅读。文本通过内部对立的语言意义的游戏,把自我消解成一系列不确定的自我冲突的能指,从而更好地揭示了文本意义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本文第二章是从解构主义视角解构和颠覆小说《密室中的旅行》中的两对对立关系,男性/女性,正义/邪恶。这种对立构成了一种被人们默认了的等级秩序,在这个等级秩序中,前者拥有特权和优势,而后者则处于派生和下等的地位。小说主人公茫然先生,其男性地位及其社会角色并不是坚不可摧的,他无法承担传统观念所赋予他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和功能,失去了记忆和身份,而对女性人物安娜,索菲尔的偏见和歧视却依旧根深蒂固,她们不得不侍奉男性,满足他们的性欲。第三章以德里达解构主义的主要概念异延,为理论基础,对《密室中的旅行》这部小说进行解构式阅读,探析文本语言、人物身份之不确定性。语言的意义存在于语言的一系列指涉链中,这是一种无穷尽的回归,小说文本的意义便在由一种语言的解释向另一种解释的运动中被延缓了。在小说中,奥斯特运用了语言游戏和大量的修辞,使得文本意义更加难以确认和把握,茫然先生与几位来访者的对话更是让人困惑,摸不着头脑。意义的异延、不确定性、多重性、开放性必然导致主体身份的异延和不确定性,小说一开始,茫然先生就被身份迷失所困扰,他苦苦探寻自我身份,最终却发现自己只是被虚构出来的人物。第四章是自我身份的重建。茫然先生被身份错位所困扰,试图通过积极行动,借助回忆和写作找回自我。写作成了一种发现自我和理解自我的方式。不仅如此,写作使得他得以逃离孤独,焦虑和无聊,探索其内心世界。在结论部分,本文指出主体身份是不确定的、多元的、开放的,尽管如此,对自我身份的探寻仍然是有意义的。事实上,身份探寻过程就是身份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自我和外在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