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6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这意味着研学旅行由选修变为必修,从随机变为计划,由随意走向规范。生物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双重特点,能够丰富研学旅行的内容,同时,生物学研学旅行也为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当地特色资源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是最大化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科核心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这意味着研学旅行由选修变为必修,从随机变为计划,由随意走向规范。生物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双重特点,能够丰富研学旅行的内容,同时,生物学研学旅行也为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途径。根据中学的培养目标、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当地特色资源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是最大化发挥当地特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选择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作为研究区域,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作为研究手段,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学研学旅行课程进行设计和实践。首先,走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确定其可利用的生物学资源和适合开发的研学旅行地点;接着,根据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结合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取出适合开展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完成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学研学旅行课程的研制;最后,组织协同研究者对本课程进行实践和评估。本研究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丰富的资源决定了其适合作为生物学研学旅行基地;(2)研制了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学研学旅行课程,经实践证明,该课程符合安全性、教育性和实践性要求;(3)生物学研学旅行区域选择时应考虑环境资源、生物资源、教育设施和人力资源;(4)生物学研学旅行课程设计的一般流程应包括:资源的开发、主题和单元的设计、目标的制定以及内容、活动和评价的设计;(5)研学旅行课程实践应做好前期准备、实施过程规划和实践经验总结。
其他文献
生物学是探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发现大多是基于实验的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是在科学思维指导下的科学发现过程,可以说,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灵魂,在科学发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思维本身是一个系统,包括一般的思维逻辑方法、逻辑思维形式和非逻辑思维形式等。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科学思维的系统组分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多维系统思维网络,在解决不同问题和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阶段,有其一般的思维程序。因此
“为迁移而教”一直是当今教育界流行的一种教学理念,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新形势下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育人要求。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第一关,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考化学试题选取各种类型的情境素材,通过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加工、推理和论证、实践与创新来解决化学问题,这与学习迁移理论的内容不谋而合。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也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及思想被大家广泛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应有所转变。然而如何合理使用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这些问题往往是阻碍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模式的“绊脚石”。而这些问题的产生正是因为教师没有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缺乏行之有效的案例参考。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强调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作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尚未被开发。近年来,我国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就是政府出台的重要措施,全国一些学校针对此开展了校园活动和教学研究,部分学校开发了许多精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的校本课程。为了落实教育部门的“六进”机制,本研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高中化学课堂,填补了本研究领域的空白。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学
在世界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下,为提升国民素质,培养社会创新型人才,我国一直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教材和课程标准承接着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教学实践,在教育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维多利亚州作为澳大利亚的文化之州,拥有较高的教育水平。本文对我国和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教育课程改革进程及教育背景作简要概述,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我国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与维多利亚州教材《Nature of Biology
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知识占有者、课程执行者以及封闭式校园型教师的角色,而是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研究者、课程建设者与开发者和开放式社区型教师于一体的专家。教育科研是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必由之路,教师具备的教育科研素养水平将会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教学的质量,所以,研究高中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十分必要。基于此,本研究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
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IBO)是全球中学生参加的五大学科竞赛之一,我国选手在该项赛事中成绩斐然。每年有4位中学生,经国内赛制的层层选拔后脱颖而出代表国家参赛,但从2004年之后,未见来自福建的选手。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是国内赛制的重要环节之一,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优秀中学生参加,已成为中学课外竞赛活动的重要赛事,也是一些高中生物教师参与的课后教学辅导工作。明确联赛相关政策和出题趋势,将有助于提高指
生物学概念是反映生命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对进一步解释生命现象和规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中生物学概念有许多是创设概念,创设概念是指在客观现实中无特定实物可以对应,无法对应到实质的知觉上(无真实感官对应),必须借助想象后才能知道的概念,如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氧呼吸、进化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难以理解;而概念隐喻是指凭借具体的、熟悉的、有形的源域概念,去理解体会与表达抽象的、陌生的、无形的
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全球性教育趋势,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是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引,教材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纵观国际教育,AQA作为英国最主要的教育考试机构之一,其教材特色鲜明。比较中英两国生物学教材能为我国生物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我国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必修2教材(2019年版)、英国AQA A-level生物学课程标准及
21世纪课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高中生物课程的课程宗旨是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发展,并要着眼于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需要。因此本文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依据,以福建省高中生物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对高中教学中培育生物学核心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笔者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记录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利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