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1年问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可以被称为约瑟夫·海勒这位美国小说家,剧作家以及自传作家的扛鼎之作,同时也是美国后现代文学的鼻祖之作,为他的文学生涯拉开了光辉灿烂的帷幕。然而三十年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续集作品《最后一幕》却未获得应有的重视,在问世初期遭受到了莫名的冷落和不公的评论。海勒在他的小说作品中传达了一种对现代社会的悲观态度,把关注重点放在人道主义价值的湮灭,不落窠臼地突破惯常语言规则,废弃传统小说叙事章法,利用滑稽俏皮的人物形象,采取尖酸睿智的语言处理,怪异奇特的背景设置使混乱无序,荒诞可笑,畸形反常的现实得以表现。此篇论文旨在以海勒的两部连续小说为研究对象,从三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海勒小说作品中多元艺术的三个层面—后现代层面,经典层面和心理层面。 首先,海勒多元艺术的后现代层面聚焦于后现代创作方式—解构,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依托,探究了海勒建构后现代创作方式的三步曲:消解“逻各斯”中心说,通过瓦解清晰/混乱二元对立表达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以及追寻存在主义哲学主题在文本中的踪迹。 第二,海勒多元艺术的经典层面将《伊利亚特》作为衬托来阅读《第二十二条军规》,帮助读者更好地洞悉海勒作品中的创意。《伊利亚特》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比较分为人物方面的比较即主角约塞连与阿基琉斯的反英雄与英雄形象的比较,结构方面的比较关注了两者共有的文体特征—重复手法,而在情节方面的比较则侧重于两篇文本的收尾方式,对它们耐人寻味的结局的比较,以《伊利亚特》为陪衬突显出多元艺术中的经典层面。 第三,海勒多元艺术的心理层面试图从文学心理学的理论角度,探讨小说家与文学作品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一幕》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续集,描写了《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年事已高生活在20世纪的生活状况,他们依然挣扎在一个荒诞怪异,混乱不堪,啼笑皆非的世界。根据文学心理学的原理,心理可以被视为深藏在人类内心的秘密,它拥有无限的能量和无尽的潜能。文学与心理的关系在文学创作中也是最为令人困惑和惊叹的因素。本篇论文的作者将弗洛伊德和霍兰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与《最后一幕》的赏析相融合,从人格结构理论在小说人物上的心理折射和海勒所诉诸的文学治疗两个方面进行了挖掘,展现出多元艺术中包含的心理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