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尼尔《琼斯王》的现代悲剧精神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q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金·奥尼尔(1888-1953)被公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曾先后四次荣获普利策戏剧奖(《天边外》〔1920〕;《安娜·克莉丝蒂》〔1922〕;《奇异的插曲》〔1928〕;《漫漫长日终入夜》〔1957〕)。1936年奥尼尔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剧作家。奥尼尔是一个思想开阔的多产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40余部长短不一的剧本,其中许多都已成为戏剧史上的里程碑。  《琼斯王》是奥尼尔首次涉猎表现主义创作手法的剧本。该剧共八场,以西印度群岛的某个岛屿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自诩为王的黑人政权被岛上土著人推翻的惊险故事。本文拟基于西方现代悲剧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琼斯王》既是一部体现宗教信仰迷茫和种族主义压迫的西方现代社会悲剧,也是一部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困惑的心理悲剧,从而证实《琼斯王》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悲剧。  首先,为更清晰地界定和探讨奥尼尔的现代悲剧意识,本文借用任生名教授关于西方现代悲剧体系的相关理论,并自觉地在后文的分析中贯穿这种思想,用以证明《琼斯王》在诸多方面都符合该理论对现代悲剧的要求。  在主体的前半部分,论文通过分析奥尼尔的个人遭遇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解释奥尼尔宗教信仰上的困惑以及尼采的哲学对奥尼尔思想的影响,论文指出作品的主人公琼斯具有尼采超人的“权力意志”。另外,论文借用后殖民主义的相关理论向读者展示历史上美国对印第安人的殖民统治和在西方殖民帝国盛行的种族主义。通过对琼斯作为一个残酷压迫土著人的殖民者的同时也是一个受白人社会欺压的被殖民者这个双重人物身份的剖析,论文指出琼斯的人生悲剧是不同种族之间意识形态的冲突以及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必然产物。  论文后半部分主要运用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心理分析理论研究琼斯的心理困境。论文首先借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解析琼斯多重的人物性格,指出琼斯因其“自我”、“本我”和“超我”三者间能力失调,他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紧接着论文运用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对琼斯为求得生存作出的种种无效的努力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同时,本文运用荣格的无意识理论解析琼斯在逃亡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幻觉:琼斯的个人无意识表明其道德上的缺陷是导致他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而琼斯的集体无意识将其呈现为一个不公正的社会的牺牲品。论文进一步借用荣格在集体无意识中阐述的原型批判理论,指出琼斯的原型就是基督耶稣。另外,通过对奥尼尔作品中圣经人物的“移置”现象的探讨,本文揭示出奥尼尔对社会现实和人类未来的悲观态度。  总之,本文通过对《琼斯王》这部戏剧全面、深入地分析,揭示奥尼尔将19世纪盛行的现实主义和社会剧的优势同20世纪的心理分析相结合的能力。因此,论文从社会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充分展示戏剧中体现的现代悲剧精神,包括社会现实的纷繁复杂和现代人内心的困惑。
其他文献
语用模糊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和言语交际策略大量地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这一术语是由国外学者Leech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首次提出。综观目前国内学者对语用模糊研究,其研究成果和视
威廉姆·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也是评论的焦点,而他作品中超自然描写尤其是神灵以及鬼魂的描写也吸引了众多的评论家。随着莎士比亚及其戏剧引入中
为构建东方马脑炎病毒E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完成E2蛋白表达及其免疫活性研究.利用PCR方法扩增E2编码全基因,大小为1260 bp,将酶切后目的片段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