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乘员感知的汽车气动噪声品质预测与综合优化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1A2B3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车高速行驶时,风噪是影响舒适性的重要指标,而风噪仿真优化是车型开发前期的必要手段。由于风噪声传播过程复杂,以往基于车窗压力脉动仿真进行了大量的汽车风噪优化工作,而侧窗压力脉动中占主要能量贡献的水动压车窗透过效率远低于声压,导致车窗平均压力脉动难以反映车内乘员人耳风噪感受的正确变化趋势;且由于人耳构造和心理声学的影响,单纯以总声压级为指标不能反映乘员人耳的真实感受,难以应用于风噪优化。因此,本文基于风噪环境下的乘员人耳风噪感知,对车内风噪声品质预测及优化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针对车内乘员人耳风噪响应预测,基于波数分解与统计能量分析搭建了准确高效的数值模拟方法;其次引入响度、尖锐度、语言清晰度等心理声学评价指标,提出反映风噪环境下乘员人耳感知的声品质客观评价方法;然后结合风洞测试与数值仿真,分析了汽车不同外形及开窗工况下的车内风噪声品质变化规律;最后从泄漏、外形、风振噪声三方面探究风噪控制方法,综合优化车内声品质。为汽车风噪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侧窗压力脉动载荷计算,首先通过风洞静压试验验证与不同简化汽车模型流场、声场仿真对比分析,在不同风速及偏航工况下,可实现k-ε模型均能准确模拟汽车周围时均流场。其次通过气动声学风洞测试对比验证了三种湍流模型的侧窗压力脉动仿真精度,分离涡模拟(IDDES)高频压力级明显低于测试,而大涡模拟(LES)高频风噪压力级衰减较慢,更接近试验频谱趋势。选择精度较高的LES用于侧窗压力脉动计算,为车内风噪响应计算提供精准的载荷输入。(2)引入波数分解(WND)理论,结合直接噪声计算(DNC)与统计能量分析(SEA)提出了车内乘员人耳风噪响应计算方法。经过不同简化汽车模型风洞测试对比验证,该仿真方法准确预测了不同外形下车内风噪变化趋势。区别于传统方法,本方法通过波数分析等同时考虑了车窗压力脉动中声压与水动压的能量级大小与车窗透过效率,提高了仿真精度;且在声品质指标广泛关注的高频段内模态密度较高,采用SEA具有计算效率高的优势。为车型开发早期的车内风噪声品质预测提供了仿真方法基础。(3)结合人耳构造分析了乘员听觉特性,引入响度、尖锐度、语言清晰度等心理声学评价指标,提出了能够反映乘员人耳感知的车内风噪声品质客观评价方法。在不同工况下对五种简化汽车模型进行风洞测试,基于人工头分析了不同风速及偏航角度下的车内声品质变化规律,结合车窗、远场风噪分析了外形风噪特性,为车内声品质优化提供借鉴。(4)针对开窗工况,首先建立基于可压LES湍流模型的风振噪声仿真模型,分析了剪切涡脱落过程中客舱压力变化机制。其次基于自定义宽频声源函数建立客舱频率响应仿真方法,分析了开窗时客舱的亥姆霍兹共振特性。最后基于乘员人耳感知,通过风洞测试探究不同风速、车窗开度及开窗组合下的风振特性与声品质变化规律,为开窗时的声品质优化总结规律。(5)结合风洞测试与数值模拟,从泄漏噪声、外形噪声和风振噪声三方面探究车内风噪控制方法。1)针对泄漏噪声,首先基于风洞测试探究了实车风噪特性,其次基于开窗法探究了车身局部泄露的语言清晰度贡献量,并从车身和后视镜密封等方面进行了泄漏控制;2)针对外形噪声,首先提出多区域波数分析,提高了实车车内风噪仿真精度。其次通过后视镜改形和车身隔声,探究了外形噪声控制方法;3)针对风振噪声,首先提出扰流板和分离杆被动控制方法,并通过参数优化获得了最佳外形。其次提出B柱射流与反相位声源法主动控制方法,在不改变车身外形的前提下有效抑制风振噪声。最后提出基于控制逻辑结合开度调整、组合开窗及反相位声源法的主动控制方法,在不影响乘员视野和较少能量输出的条件下有效抑制侧窗风振,提升车内声品质。本文综合直接噪声计算、波数分解与统计能量分析,并引入心理声学评价指标,提出了能够反映风噪环境下车内乘员人耳感受的声品质数值计算方法。结合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并总结了风噪形成机理与声品质变化规律,从多个风噪声源方面进行探究车内声品质优化。为汽车风噪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他文献
害虫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管理系统,包含众多因素,需要我们借助于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理论上的精准分析、计算机的数值模拟进行系统地研究,从而做出最佳控制策略.本文以脉冲微分方程为基础,考虑到害虫种群的动态发展变化、杀虫剂的持续作用机理、害虫抗药性的动态演化等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利用单种群阶段结构害虫模型、两种群害虫-天敌模型、两种群害虫-天敌传染病模型建立混杂的非光滑害虫治理动力学模型,研究所建模型的动
本文旨在研究退化抛物方程的可控性理论.主要讨论了具对流项的退化抛物方程与具超线性源的退化抛物方程的零可控性.本论文共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研究了具对流项的退化抛物方程的零可控性.其中对流项与方程的退化性无关,且对流项不受扩散项控制.对于零可控性问题的关键是建立相应的Carleman估计.而我们研究的是在边界发生退化的方程,当对流项也在边界具有一定的退化性时,对流项对Carleman估计不会
海洋生物污损是指海洋中的生物附着在浸入海水的各种表面上,通过聚集生长形成大面积污损生物群落,从而造成水下设施的损害。海洋生物污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比如增加船舶油耗,加速船体腐蚀,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制约了海洋的开发和利用,因此如何防止生物污损成为一个全球性课题。随着人们对防污方法的探索研究,模仿生物防污策略的仿生防污技术以其绿色、广谱、长效的特点,逐渐被全世界研究人员所关注。花环肉质软
一直以来,工程车辆在基础建设、工业生产以及矿山开采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在节能降耗的大趋势下,工程车辆作为高能耗、高排放装备,其发展正处于技术升级革新的关键阶段。目前,混合动力技术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方案,已在汽车领域实现应用并趋于成熟,而能量管理则是直接决定混合动力系统性能表现的关键技术。因此开展混合动力工程车辆的能量管理方法研究对促进混合动力工程车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综述国
汽车工业历经百年发展逐渐从生产/交通工具向消费品转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汽车行驶过程的运动品质。在纵向运动方面,运动品质通常指汽车的驾驶性,要求汽车速度好控、驾驶感觉符合人的心理期望、不良的运动响应少、驾驶感觉一致性好。良好的驾驶性已成为驱动消费者购买汽车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驾驶性,一方面,由于缺乏驾驶性调教的理论依据,汽车厂商广泛通过经验丰富的主观评车师进行大量的实车场地试验标定改善
车辆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环境感知技术是实现车辆智能化的基础和关键,其中道路可行驶区域检测是环境感知研究的重点内容,是决定智能车辆自动化水平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目标识别方面相关研究取得的显著成果直接影响并促进了智能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发展,但由于网络的性能受其空间和时间复杂度的制约,这种矛盾导致现有的深度网络应用于智能车辆时难以同时满足环境感知
在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峻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领域关键技术不断发展,大力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是通往全面普及纯电动汽车的必由之路。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是一种非线性、多变量且时变的复杂系统,由于其特殊的能量分配结构,对发动机、电机等动力源的控制与传统混合动力系统相比更为复杂,能量管理策略作为混合动力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如何在满足车辆行驶需求和驾驶员动力需求的前提下对各动力源进行优化控制,实
汽车NVH性能是汽车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也是引起车辆各种故障的主要原因。传递路径方法是分析振动噪声问题的很好方法,但是现有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偏重于试验,较少与数值仿真相结合,且试验周期长,更多用于解决汽车NVH特定具体问题,很少用于汽车NVH的优化和正向开发,同时现有TPA大多从整车系统角度分析NVH问题,较少从各子系统(如激励源特性和柔性连接特性等)角度来进行汽车NVH分析与优化,所以提出能基于子
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需要通过视觉获取90~99%的路况信息,清晰的视野是保障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必要条件。降雨工况下,雨水积聚在侧窗和外视镜表面形成水膜、溪流或者水滴,折射和阻挡光线,使驾驶员视野模糊,增加交通隐患。因此,准确预测汽车在风雨环境中行驶时的侧窗水相分布,对水污染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价;分析不同行驶环境下的变化规律,并开展优化设计以提高视野的清晰度,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阶段汽车空气动力学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出行需求的迅速增长,持续上升的汽车数量导致了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能耗攀升、交通事故频发。如何防止交通拥堵、降低耗能、提高车辆行驶安全性是人们日臻重视的重要课题。汽车作为主要交通运载工具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以改善当下交通系统严重的能源耗费、拥堵和安全等问题,因此在技术层面对车辆的生态性进行改进与完善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不断推动汽车安全、节能、高效的智能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