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试验以野生玫瑰果种子为实验材料,先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野生玫瑰果种子油,利用响应面法对种子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然后对种子油的营养特性、抗氧化特性、贮藏稳定性和保质期预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野生玫瑰果种子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利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种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参数为料液比为1:17.63,超声温度为42℃,超声时间为51 min,此工艺参数下种子油得率为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野生玫瑰果种子为实验材料,先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野生玫瑰果种子油,利用响应面法对种子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然后对种子油的营养特性、抗氧化特性、贮藏稳定性和保质期预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野生玫瑰果种子油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利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种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参数为料液比为1:17.63,超声温度为42℃,超声时间为51 min,此工艺参数下种子油得率为14.16%。2、以豆油和橄榄油为参比,研究了野生玫瑰果种子油的营养特性(1)野生玫瑰果种子油中含有多酚、黄酮、维生素E、叶黄素、玉米黄质和β-胡萝卜素等活性成分。其中,总黄酮含量是大豆油的72.23倍;维生素E含量是大豆油的1.69倍、橄榄油的6.77倍;玉米黄质含量是大豆油的11.52倍、橄榄油的5.50倍;β-胡萝卜素含量是橄榄油的1.52倍、大豆油的1.04倍。(2)野生玫瑰果种子油中检测出2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有11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有6种,分别比大豆油和橄榄油多1种和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与大豆油相同,比橄榄油多1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78.317 mg/g,极显著的高于大豆油和橄榄油(p<0.01),是大豆油的1.19倍、橄榄油的9.12倍。其中,亚油酸含量为405.441 mg/g,橄榄油的6倍;亚麻酸含量为272.323 mg/g,是大豆油的4.19倍、橄榄油的40.83倍,并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以豆油和橄榄油为参比,研究了野生玫瑰果种子油的抗氧化特性(1)野生玫瑰果种子油对DPPH·自由基较强的清除能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显著地高于大豆油和橄榄油(p<0.05),其清除率分别为大豆油的1.06~1.16倍、橄榄油的1.26~1.49倍。野生玫瑰果种子油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值大于维生素C,清除能力小于Vc。(2)野生玫瑰果种子油对ABTS·+具有一定清除能力,当浓度为60mg/mL~100mg/mL时,显著地高于大豆油和橄榄油(p<0.05),其清除率为大豆油和橄榄油的1.3~1.5倍。野生玫瑰果种子油清除ABTS.+自由基的IC50值大于Vc,清除能力小于Vc。(3)野生玫瑰果种子油对OH.具有强的清除能力,在油脂浓度为0.5 g/mL~1 mg/mL范围内,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显著地高于大豆油和橄榄油(p<0.05),其清除率分别为大豆油的1.16~1.77倍、橄榄油的1.3~1.90倍。野生玫瑰果种子油清除OH·自由基的IC50值大于Vc,清除能力小于Vc。(4)野生玫瑰果种子油对O2-·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当油脂浓度为5 mg/mL~10mg/mL时,对O2-·清除率显著的高于大豆油和橄榄油(p<0.05),是大豆油清除率的1.16~1.25倍,是橄榄油清除率的1.28~1.82倍。野生玫瑰果种子油清除O2-·自由基的IC50值大于Vc,清除能力小于Vc。(5)野生玫瑰果种子油对DPPH·、ABTS·+OH·和O2-·四种自由基具有不同的清除能力,清除能力强弱顺序为OH·>O2-·>DPPH·>ABTS·+,且在一定范围内,其清除能力与油脂浓度成正相关。4、研究了野生玫瑰果种子油的贮藏稳定性(1)采用Schaal方法,以不加氧化剂的玫瑰果种子油为对照,通过测定过氧化值、酸价、共轭烯烃、皂化值和丙二醛五个指标,研究了 BHT、BHA、PG和TBHQ四种抗氧化剂对野生玫瑰果种子油贮藏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四种抗氧化剂BHT、BHA、PG和TBHQ均可以减缓种子油氧化速率,延长保质期;四种抗氧化剂相比,TBHQ对抑制油脂水解酸败效果好于BHT、BHA和PG,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对野生玫瑰果种子油保质期进行了预测研究,选择20℃、25℃、30℃、35℃四种常温贮藏时,预测其保质期分别为619天、177天、77天、42天。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稀释平板法从6种人参土样和4种校园内土样及2种人参根茎内部及表皮中分离筛选人参锈腐病生防用拮抗放线菌,共分离纯化出115株放线菌菌株,其中42株为拮抗菌株。42株菌株与人参锈腐病菌进行室内对峙实验后发现有23株拮抗菌对人参锈腐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达到了 50%以上,挑选出拮抗效果较好的8株拮抗菌,并对这8株拮抗菌株在高氏一号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复筛的8株拮抗菌株将与9种植物病
叶螨已被认为是玉米作物的重要害虫。通常情况下,由于螨害所导致的玉米产量损失,在10%~50%,甚至超过70%。到目前为止,关于玉米对抗螨的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极其不足,如抗螨QTL定位、抗螨基因发掘等方面。以BSSS53-B(高抗螨自交系)和Mo17-476(高感螨自交系)为亲本,通过正反交和采用“一粒传”法连续自交获得的正、反交F3和F4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材料,利用SSR标记构建的连锁遗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建立弓形虫强毒株RH感染BV2细胞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感染模型和体内实验建立急性弓形虫感染模型,研究人参皂苷GRh2抗弓形虫活性和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诱导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为弓形虫脑炎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体外实验通过MTT实验测定GRh2对BV2细胞的安全浓度,利用显微镜拍照、免疫荧光实验、台盼蓝染色实验、RT-PCR实验、Western Blot实验考察GRh2的体
在新时期,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对融合的要素进行研究,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州性,有助于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实现自身价值。
寒葱(Allium Victorialis L.AV)是我国传统野菜,其含有总黄酮、总糖、多酚、蛋白质等多种具有良好保健效用的功能性成分,且具有独特风味品质。为创新寒葱制品,更方便人们食用,将其开发为代用茶原料。本研究将寒葱制成非发酵茶、发酵茶及速溶茶三种茶制品,探究三种寒葱茶制备工艺最佳参数,对三种寒葱茶品质、氨基酸成分及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调配,研究结果如下:1.非发酵寒葱茶最佳加工工
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为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以引起孕牛流产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终末宿主是犬,多种动物都可作为中间宿主。新孢子虫病(Neosporiasis)对牛的危害最为严重,目前犬新孢子虫己成为全世界牛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因新孢子虫病造成养牛业的全球经济损失巨大。虽然国内外对犬新孢子虫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犬新孢子虫对雄性小鼠的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影响还不清楚。
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中,越来越多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l,通过思l维导图,帮助学生运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巩固所学的知识,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本文以五年级下册《Modue4Trave》单元复习课为例,阐述在小学英语复习课上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建立起思维脉络,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知识。
叶螨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随着高温干旱频发,叶螨对玉米的为害逐年加重;因螨害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一般在10~50%之间,严重时超过70%。迄今为止,关于玉米抗螨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尤其是关于玉米抗螨QTL定位、抗螨基因发掘方面的研究严重缺乏。通过本研究构建染色体代换系群体并开展抗螨QTL初步定位,为发掘和精细定位抗螨主效QTL奠定基础,这对揭示玉米抗螨分子机理和促进抗螨分子育种的发展
犬新孢子虫(Neospora caninum)为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以引起孕牛流产和神经系统障碍,终末宿主是犬,多种动物都可作为中间宿主。新孢子虫病(Neosporiasis)对牛的危害最为严重,目前犬新孢子虫已成为全世界牛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因新孢子虫病造成养牛业的全球经济损失巨大。虽然国内外对犬新孢子虫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犬新孢子虫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损伤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以牛源犬
目的:探讨IL-17RA及IL-17RC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机制,为临床靶向治疗鼻息肉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组织标本30例设为鼻息肉组;以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中鼻甲粘膜10例作为对照组。上述搜集的病例为于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在我科接受鼻内收集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在我科接受手术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的鼻息肉标本30例(鼻息肉组),以鼻中隔偏曲